目前分類: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學習 (187)
- Jun 08 Wed 2022 20:16
我的夜間讀書會:高年級不打烊EP70江育誠~為退休做準備(111.6.8)
- Jun 02 Thu 2022 17:59
天涼好個秋(111.6.2)
- May 31 Tue 2022 20:01
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光(111.5.31)
- May 30 Mon 2022 19:48
成為3%很難嗎?就從每天15分鐘開始(111.5.30)
- May 28 Sat 2022 09:33
《名人書房》周慕姿:一起向著有光的地方走去(111.5.28)
這幾年心理諮商是顯學,心理師們出書或演講、身心科診所很難掛號,
尤其「情緒勒索」觀念出現,讓關係中的弱勢者找到自己的「定位」,
但周慕姿最想做的應該是和個案一起拿回自己的選擇權吧!
- May 27 Fri 2022 20:14
我的夜間讀書會:林峰丕《遇見你的微幸福》預見自己的微幸福(111.5.27)
- May 26 Thu 2022 16:27
我的夜間讀書會:彭凱平《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没有人是一座孤島(111.5.26)
- May 25 Wed 2022 21:26
我的夜間讀書會:EP563【吳淡如】決定成敗的二十哩法則(111.5.25)
由學校輔導室主導的家長讀書會在孩子們畢業後,我們也自動離校了。
先前同學們還能每周一起去健行,目前也暫停,我提議每兩周來聚聚,
以 Podcast 的內容為主,大家一起來分享與討論。
- May 18 Wed 2022 10:54
EP510【吳淡如X林峰丕】被討厭的勇氣:在腦袋裡裝一台空氣清淨機吧(111.5.18)
- May 14 Sat 2022 21:47
週六讀書會 ~ 《我輩中人》之和父母和解(111.5.14)
- Apr 27 Wed 2022 09:09
週六讀書會 ~ 我輩中人的共同議題(111.4.27)
- Apr 09 Sat 2022 22:55
週六讀書會 ~ 「選擇」讓我們成為完整的大人(111.4.9)
本周共讀《我輩中人》第一部分《通往大人的路》,
老師先以論語為政第四篇來詮釋成為「大人」之路,
接著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來提醒我們,
莫忘如嬰兒般純粹、沒有偏見和充滿好奇心的初心。
- Mar 31 Thu 2022 22:21
人聲成長,有聲輸出愛Workshop5:訓練舌頭靈活度的繞口令練習(111.3.31)
- Mar 24 Thu 2022 22:38
人聲成長,有聲輸出愛Workshop4:把每個音說完整(111.3.24)
- Mar 19 Sat 2022 23:20
週六讀書會 ~ 共讀《我輩中人》(111.3.19)
從去年五月被中斷的周末家長讀書會,終於又可以上實體課了。
這周末班成員年紀稍長,從小孩進高中到現在已持續近二十年,
因此討論重心不再侷限於親子議題,而是回歸到我們自己身上,
這也是吸引我繼續參加的原因。
- Mar 17 Thu 2022 18:00
人聲成長,有聲輸出愛Workshop3:呼喚自己的名字(111.3.17)
- Mar 10 Thu 2022 22:00
人聲成長,有聲輸出愛Workshop2:找到自己聲音的特色(111.3.10)
- Mar 07 Mon 2022 22:59
和自己約定一次學習之旅(111.3.7)
。測試你能撐多久?
先深吸一口氣,發出「一」這個音,看看自己能撐幾秒鐘。如果男性不超過15秒,女性不超過12秒,表示平日發聲習慣不太好,或聲帶開始老化囉!
本周有一個作業:每人每天用手機錄幾分鐘的音頻,內容為自我介紹或唸一段文章。錄完後聽聽咬字、速度、聲調、斷句如何?語助詞多嗎?這個練習的重點在於自我檢視與修正。
- Mar 03 Thu 2022 21:50
人聲成長,有聲輸出愛Workshop1:你為什麼會在這裡?(111.3.3)
號召朋友們到清大盲友會當志工,我和楊姐一起發想志工訓練的模式,
以研討會的方式進行,每周針對一個主題進行練習呼吸、發聲等技巧,
希望每個人開發自己的無限潛能,找到新的可能性,成為不一樣的你,
讓聲音帶著我們走向下一個階段的人生。
- Dec 29 Wed 2021 10:18
洪雪珍老師第二場寫作私塾課的心得(110.12.29)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私塾課,有以下三點感想:
一、在老師的眼裡,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顆珍珠。
老師強調書寫自己的故事,真實表達心裡的想法,所以投稿的二十篇文章主題多元。但老師總是看得到每篇文章的亮點,她說:「我真喜歡你這個觀點。」減低了投稿人的不安與惶恐。接著提出可以修改得更好的關鍵,例如在講硬道理時,要穿插30%的故事、例子或對話的軟性文字,讓讀者更容易接受。
如果把每篇文章比喻成一顆珍珠,我感覺得到老師想把每顆珠子打磨拋光,讓它閃閃發亮的用心。雖然她說自己講評太犀利,但只有真實回饋才會讓人受益,老師真的很適合當老師,為她按一個大大的「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