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讀書會第二次共讀《我輩中人》,
書中提到的故事很日常,像是身邊發生的事,
加上張曼娟的好文筆,引發很深的共鳴感。
老師與我們討論下面幾個主題:
1。找回遺失的自己
對於身兼女兒、媳婦、母親、妻子、主管或部屬角色的我們,通常在乎別人的感受,以滿足別人的需求為優先。
《淑女鳥 Lady Bird》是一部著墨於少女自我探索及母女關係的電影,老師提到其中一段母女共乘時的對話。
女兒說:「媽咪,你愛我嗎?」
媽咪:「我當然愛你啊!」
女兒說:「那妳喜歡我嗎?」
媽咪:「我覺得你可以更好。」
女兒說:「如果我現在已經是最好的狀態了呢?」
我覺得這段話很值得思考,有時候青少年的叛逆,來自父母的期望,而且因為怕失敗而不想作,我們是否可以全然接受孩子現有的狀態呢?
如果回到我們自己,是不是也可以選擇用自己擅長的方式作自己,堅守底線和原則,找回原來的自己?
2。拒絕的勇氣
榮格說:「與其做個好人,不如做個完整的人,但不完美。」
書中有一篇《自私是一種美德》提到美琴和建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可能身邊就有類似的例子。
老師說逃避責任的人不自私,反過頭來還能指責別人。她鼓勵同學們踩住底線,做能力所及的事,而且要能心甘情願才做。
3。停止等待,善待自己
童話故事裡的公主有著一頭長髮,垂到地面等待白馬王子攀爬上來相會。
同為大人社團成員的老師認為,幸福是自己給得起的,讓自己身心安頓,和自己相處,是我們可以練習的。
4。淺水魚與深水魚──重返美麗新世界
失去,可能是一個新的開始。勇敢地面對失去,這是個轉彎的機會。
朋友們曾擔憂我在面臨空巢期時,會很失落。其實孩子們不在家,我可以運用的時間非常完整,反而讓我能安心的做想做的事,哪來的失落感。換個角度看,還真是不錯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