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聲成長,有聲輸出愛Workshop1:你為什麼會在這裡?(111.3.3)

號召朋友們到清大盲友會當志工,我和楊姐一起發想志工訓練的模式,

以研討會的方式進行,每周針對一個主題進行練習呼吸發聲等技巧,

希望每個人開發自己的無限潛能,找到新的可能性,成為不一樣的你,

讓聲音帶著我們走向下一個階段的人生。

 

在盲友會創立的三十年前,有聲書並不普及,Podcast Spotify 這類的媒介還沒出現,對視障者而言,多面向閱讀是一件困難的事。盲友會透過有聲書的錄製與推廣,為視障者提供一個新的選擇。

首先,盲友會總幹事楊姐給每人一張小卡片,請大家寫下四個問題

1。我為什麼會在這裡

2。我想在這裡獲得什麼

3。我目前想改善想突破或是最困擾的問題是什麼

4。我愛自己有幾分

她建議每隔一段時間拿出卡片,思考這四個問題的答案,不同的時間點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

成為一位錄製有聲書的志工可能是未來生活的一部分,也可能不是。在孩子們相繼離家念大學之後,把關注力回到自己,我們愛自己有幾分呢

這周有一個簡單的測試。先深吸一口氣,按下計時器,念這個字,看看自己能撐幾秒鐘。記下秒數,多練習幾次。一般男性如果不超過15秒,女性不超過12秒,就表示聲帶有老化的現象喔。

本周有一個作業每個人每天用手機錄一小段話,自我介紹一小段分享或是唸一段文章,內容不拘。錄完之後,聽聽自己的聲音,咬字速度如何或是語助詞多嗎大部分的人說話都是有對象的,可能沒有仔細聽過自己的聲音。這個練習的重點在於自我檢視與修正。把每天的音檔存下來,累積幾天之後再反覆聽,可能自己也能聽出音檔之間的差異。

參考書籍魏世芬發聲什麼事?4堂課找回聲音的力量,完整內在和外在的自己

 

我的話 ~

我為什麼會在這裡 ?

回溯當志工已經超過三十年,很難想像時間過得這麼快。是大學社團裡一位學弟跟著李家同教授做博士論文時期,為創立清大盲友會盡了一份力,他也把我領進盲友會,成為錄音的志工。在工研院上班時,號召同事們為盲友會錄製有聲書,甚至成立社團,舉辦募款活動及志工訓練,讓更多人參與其中。這其間也因自己不同的育兒階段,而調整錄音的時間。

在職場工作十幾年後選擇家庭,盲友會是我和社會連結的另一種方式,以錄製有聲書的方式盡一份社會公民的責任,也找到自己的價值感,所以我還在這裡。

商業周刊報導晶華董座潘思亮在四十歲的時候,訂下每年都要學一樣新東西的目標。十幾年來已經學過太極拳、壁球、薩克斯風、泰拳和游泳等。他說學新東西,不是求深而是求廣,像薩克斯風只學兩首歌,他只是想了解其中的原理,求通即可。這些學習的領悟,讓他帶領晶華酒店走過這次的疫情。我看我兒子學薩克斯風的過程,即便潘思亮只學兩首歌,其實也真是要把按鍵整個搞懂,不像我們鋼琴彈出《小星星》那樣的簡單。

或許大家也可以把這次的 Workshop 當成學習一件新事物,而且我們是一個 Team,或許會發展出新的模式,很期待。

你也可以說說為什麼會在這裡 ? 你是抱著什麼想法來到盲友會的呢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清大盲友會 志工訓練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inlin 的頭像
    hinlin

    媽媽的另一扇窗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