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孟頫的《洛神賦》已經有點行書的味道。
這對我即是很大的挑戰,寫起來卡卡的,
還要有筆畫的粗細,真的有點難度,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師說趙孟頫的行楷寫的非常好,
屬於書法界的唯美派,
看起來就是很甜美的字。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秦檜《深心帖》寫的是一段佛經,
老師說字體類似中唐的字,筆畫較粗,
對開橫寫,和帖子同步換行。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師說宋高宗的字型美,但比較沒有特色。
後來很多人都學宋高宗的字,
自然而然成了通俗的字體。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次上課寫赤壁賦,
老師說偶爾有一長筆劃的安排很好,
但是整行寫得太直,有改進的空間。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壓蛤蟆」是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三人字體的特色,
通篇長的字比較少,像被壓的蛤蟆般,字型偏扁且筆劃較粗,
還有伸出一隻腳,所以捺筆要寫得鮮明些。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期末最後一堂書法課照例是聚餐,
已經寫了 17 周的楷書練習了,
吃吃喝喝開心的摸彩是最好的結業。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剛經總共有五千多個字,
我們剛練習了前面十幾頁,
老師說字體要扁(方)一點,
橫畫不要太彎。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即之的《金剛經》筆劃粗細變化大,
字形方正,捺筆的雁尾比較短,
老師建議用狼毫等鋒利的筆來寫。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師親自示範怎麼寫「片狀」的筆劃,
要寫成一片一片的、有點三角形的樣子,
是虞集寫《劉垓神道碑》的特色。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虞集《劉垓神道碑》的字偏長,
但筆畫比較粗,而且寫得很直,
老師以「木頭片」來形容,
大家各自體會。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次臨《田琬德政碑》,
老師說這是寫得最好的同學,
其字行雲流水、鬆弛有度。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田琬德政碑》的字要寫得胖胖的,
橫畫要放平一點,所以拿出大楷,
放心大膽的寫大字。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法班的同學從清大圖書館找到王寵的《琴操》,
老師讓大家以條幅的 1/2 大小來書寫,
字的大小寬窄,由同學自由發揮。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寵的《辛巳書事詩冊》是「安靜」的字,
老師說很適合用來寫《心經》。
提案清楚,「鈎」像是初學者寫的,不做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師說蔡襄書《謝賜御書詩》的書寫重點是:
有肉、不要骨。同學說就像仙人掌那樣,
看起來肉肉的,但是看不到骨架。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上課第二次寫郎官石柱記,
我寫的貼在最左邊,
老師的評語是比上周的作業好。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楷書還是我比較擅長的字體,我的是右邊第二張。
老師說寫八分滿,我的雖然字體不小,看起來疏朗,
但折筆太多,老師建議有些可改用轉筆。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本上課時間是兩小時,因補課延長半小時,
所以老師為大家示範三種字體的寫法,
你最喜歡哪一種呢?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生經》殘卷的特色是橫畫細、豎畫粗(胖、漲墨),
起筆側逆互用,右邊轉角折筆不鮮明,轉筆居多,
結構向勢為主,但左邊豎畫稍微往內彎。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