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一個人》踩油門前先放掉手剎車(112.2.25)

這本書談的是如何克服慣性,讓人改變主意觸發行動,

重要的是找到催化劑,順利搬走路途中擋路的石頭,

就像開車前要先放掉手剎車,才不會徒勞無功。

 

書中列舉出五個大石頭:抗拒心理、敝帚自珍效應、距離、不確定性與佐證。作者試圖讓人理解,如何換個角度觀看普遍存在的問題,並找到催化與改變的過程。

情境一

先生:「晚餐想吃什麼?十六區的壽司?」

太太:「不要,我想吃別的。」

先生:「義大利麵?」

太太:「吃鍋燒意麵好了。」

情境二

先生:「晚餐想吃什麼?十六區的壽司還是義大利麵?」

太太:「我選義大利麵!」

 

這個例子是模擬書中減少抗拒心理的其中一個關鍵方法 —— 提供選單。

每個人都想自己做決定,喜歡握有掌控權的感覺。因此為了減少抗拒心理,「為對方留下決定空間」即為催化劑,我們不直接下達命令,也不是完全發散式的等待,而是引導對方挑選路徑,自行選擇卻抵達你希望他們到達的地方。

我認為書中提到這種引導式的選擇,對年紀小的孩子特別管用,讓孩子保有選擇的自由,又能協助父母達成想要的結果。例如:你想吃高麗菜還是菠菜?基本上就是要選擇一樣青菜,請千萬不要問孩子:你要不要吃青菜?這不是個好提問。

高明的老闆也會用類似的方法與面試者談條件,例如年薪100萬加上股票分紅或是年薪150萬,但不領股票。允許應徵者保有選擇的主權,又不會損害老闆的利益。

我們最討厭來自父母、師長、老闆、業務員等任何人的強迫推銷,因此當你想改變一個人之前,不妨在書裡找一找,有沒有適當的方法幫助你排除障礙,就像開車啟動前要先放掉手剎車一樣,車子才能開得順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如何改變一個人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