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之《峰值體驗》 (112.3.5)

汪先生和友人一起去購衣,進店後客人不少,

有位店員全程相陪,拿衣服、試穿、換尺寸,

總算挑了五、六件,正準備買單時,

朋友隨口說:「我覺得愛馬仕比較適合你!」

你猜最後汪先生買了哪一家的衣服?

 

試穿半天又猶豫不決,店員小聲地發牢騷:「要去看愛馬仕也不早點去,浪費我一個多小時,旁邊還一堆客人沒顧到呢!」朋友聽了很不高興,瞪了店員一眼,拉著汪先生頭也不回地往外走。你覺得他們還會回頭來買衣服嗎?

也真是難為了這位店員,獻了一個多小時的殷勤,只因最後一刻說了不該說的話,所有的服務通通被一筆勾銷,品牌再好也沒用,顧客只記得她最後丟出的那些話。

 

康納曼的「峰終定律」

200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在《快思慢想》書中提到,人類對體驗的記憶由兩個因素決定:高峰時(正向或負向)與結束時的感覺,即為「峰終定律」。

體驗的時間長短、品質、比重,對記憶幾乎沒有影響,我們所能記住的就是在峰值「最高」、「最低」與「最後」的體驗。

打造親子間的「峰值體驗」

媽媽上班是否會影響親子關係,一直是個兩難、討論度極高的話題。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打造優質的相處時光更形重要。早上送孩子上學或是晚上的共餐,都是很好的溝通時機。即便是買晚餐回家,也能坐下來好好地吃一餐,與孩子互相分享一天的心情,才是「峰值體驗」的重點。

隨著孩子年齡漸長,我也曾經歷過青少年「風風火火的進家門,直接走進他的房間,關門」這樣的場景,這時我絕不會不識相地去敲門,殷勤地問:「你怎麼了?」而是照舊準備好隔日的便當,妥妥地放在冰箱裡的固定位置。最多就是他開門出來時,隨口問:「要不要吃水果?」這時離火球遠一點,才是上策。

康納曼所提的峰終定律不分正、負向,如果你還不知如何營造正向的峰終效應,至少別讓「嘮叨、無法溝通、管太多」這些負面標籤成為你的峰值。尤其在孩子青少年時期,面對他們我常要深呼吸、管好自己的口,因為情緒性的字眼,就如那位服飾店的店員,會被孩子牢牢記住。

今年寒假全家到觀霧健行,陽光灑落在蓊蓊鬱鬱的林間,我問孩子們以後寒暑假再一起出遊可好?有了這趟美好的峰值體驗,當然會得到正向的回應。

 

註:

《峰值體驗》歸類於商管類書籍,說明如何打造關鍵時刻,讓顧客一見到店就想進來、一進來就想買、再次進店一買再買、還能拍照分享推薦。書中有很多實例說明,讓人讀起來很過癮。不開店的人讀這本書做什麼?產品到底該賣給誰?我的戰場在哪裡?經營粉絲頁也可以借鏡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inlin 的頭像
    hinlin

    媽媽的另一扇窗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