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 不要只是看成績,要看小孩做到了什麼(112.5.26)

同學 B 對同學 A說:

「我建議你先休學一年,

好好思考下一步,

再決定要不要回到學校。」

 

兒子說同學 A 上學期有大半的學分沒過,最近又忙著打德州撲克,常凌晨才回到住宿處,上午的課幾乎沒怎麼上。眼見期末考近了,來找他們討論對策。

同學 A 是兒子的高中同學,有點聰明但沒有花很多力氣在課業上,高三一起留校晚自習時,吃消夜時間是他最開心的時刻。上大學後主力放在球隊和打工,功課則是輕鬆以對。

現在同學 A 想回頭來念書,他說暑假要重讀微積分,大家都笑了,因為他們認為這好像只是一句空話。兒子給他的建議是訂出一個具體的計畫,包含什麼時間、在什麼地點,預計要讀那些章節,才能落實他的想法。

我想起最近在《積善》書中的一段,作者許峰源提到曾在補習班教授司法特考的題庫寫作班。在他教書的那個年代,最大的挑戰是考題全部都是申論題,考生必須在兩小時內寫滿七頁空白答案卷,才能有完整的論述,通過考試。

他把三小時的授課時間分成上下兩場,九十分鐘的上課解析,接著直接發考卷讓學生實戰寫作。超過九成的同學以為上課就是聽講,沒有預期到要實戰寫作。

有心準備司法特考的同學,大都夜以繼日地不斷的念書,但當時所有考題都是申論題,如果沒有真正鍛鍊寫作功力,無法完整展現自己的法學實力。更震撼的是難以接受熟讀教材,竟然完全不知道如何下筆,因為他們花在練習寫作的時間比例不到五成。作者以每節課實戰寫作的模式帶領同學,選擇留下來接受魔鬼訓練的同學考出佳績,讓作者的題庫寫作班幾乎班班爆滿。

《積善》的作者說:「人與人的差別,不在於想到了什麼,而在於做到了什麼。」總是只有「想」而沒有「做」,永遠在原地踏步。雖然這一群高中同學們,對同學 A 的成績沒有責任,我鼓勵他們到圖書館時帶上同學 A,藉由一起讀書的氛圍,試著喚醒他回到課業上的動力,從「想」而開始「做」。

兒子告訴同學 A,他認為大學裡要拿到好成績,自己的研讀、找到章節(考試)重點和基礎知識各佔三分之一,微積分即屬於基礎知識的範疇。而且要開始讀書,邊執行計畫邊調整,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就我的觀察,同學 A 是聰明的,一路上到高中,成績都不錯,家長以為萬事OK,但其實他花在課業的時間不多。因此到大學裡,科目變多、課程加深加廣,加上沒有良好的讀書習慣,就有點處理不來了。

一直以來,我比較重視的是孩子做事的程序、方法,鼓勵他們自己安排行事曆、做讀書計畫,即便是無法百分之百達成,也是一個寶貴的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讓他們在大學裡,慢慢找到自己讀書、做事的節奏。

成績不理想,表示孩子需要協助,而父母對孩子的好成績,更可以多了解孩子是怎麼做到的。聰明才智有加分的作用,但是能夠專注於眼前任務的人,可以走得更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inlin 的頭像
    hinlin

    媽媽的另一扇窗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