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裡的邏輯思考(105.5.26)
「使用者付費」看似公平正義的作法,如果不考慮社會福利的層面,
將一切商品化經市場機制自由買賣,其所衍生的效應可能引起民怨。
國語日報「使用者付費的迷思」對柯市長的改革措施做了深入剖析,
我建議孩子們仔細拜讀一番。

記得兒子在閱讀《人生基本功:建築師潘冀的砌磚哲學》後,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陳邁老師的女兒們和潘冀先生的女兒們都在國外發展呢?」當時我沒有正面的回答他,事實上這有著當年時空背景與各人家庭的考量,也不是我能說得清楚的。昨天請他們細讀這篇使用者付費的社論,其中的論述完整,真是一篇很優質的論說文範例,不過我的重點不是作文,而是要讓他們了解及練習思考一件事的多個層面,就像兒子問起兩位建築師第二代的選擇,雖然不一定有答案,但是他應該有在思考與歸納。

社論中提到柯市長所持的使用者付費才公平的原則所採取的措施:路邊停車格不再免費;取消 YouBike 前三十分鐘免費,取消捷運轉搭公車的票價補貼與公車以里程計費等,接著從資本主義的學理探討使用者付費的公平原則。第三段以教育、交通費和醫療來討論,當教育成為商品,勢必剝奪弱勢者的受教權;若公車以里程計費,經濟狀況較差者通常住在較偏遠地區,反而要負擔較高的交通費,醫療商品化將讓窮人看不起病。最後提到「排富」條款,如果富人確實繳稅,既盡了義務,就不該剝奪他與家人該有的權利。結論是稅制的公平支持社會福利政策,進而建立和諧及互助的社會。

我常在想每天和孩子們都說些什麼,有時候真的只有「作業寫完了沒」、「大家說英語聽了嗎」、「今天要吃什麼消夜」、「已經十一點了,快去睡覺」這類的監督語,倒不是一定要很會寫議論文,但是至少偶爾和他們討論些社會現象,培養邏輯思考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