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讀書會同學一起報名交大健康中心的講座,剛好趕上疫情,
因此學校緊急改為線上課程,讓我們也跟得上流行在家上課。
網路上的影片可以暫停、反覆看,其實是很好的學習工具呢。
以下為課程簡介與期望:
生活中有太多無法捨棄的人事物,
忙於準備課業、追求好成績、擔心工作無法完成、
想要在人際關係中面面俱到…
總是努力把每件事情做到好,
卻老是對自己不夠好的你,
有多久沒有靜下來跟自己的身心對話了呢?
邀請你,在繁忙緊湊的生活中用正念呼吸把心帶回來,
學習專注地覺察此刻身體感覺、心中情緒與想法,
把心定下來、停歇腦內風暴,
以一種平靜、好奇、開放的方式接納生活中的每個「當下」。
透過本講座,你將可以:
認識何謂正念(Mindfulness)
學習放下焦慮並回到當下的生活
進行一些簡單的正念練習並帶回生活中實踐
壓力的產生有兩個原因:
(1) 不專注、一心多用:多工 Multi-tasking 是手機的主要功能,但是人的專注力( focus)是有限的資源。當我們從工作中切換到休閒(可能是滑手機等),要再回到工作狀態會顯得艱難。我們一天當中,至少花上一小時的時間在(切換)恢復注意力,耗費許多無謂的時間,因此一心多用是大腦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
(2) 大腦虛擬實境的想像:對過去的不滿意、遺憾……會引起憂鬱,對未來的想像與模擬,則會帶來焦慮。大腦所思,對身體有直接的影響。
減壓的小結論:
(1) 專心,一次做好一件事。
(2) 專注在「當下」最划算。
培養大腦「專注」於「當下」的能力,能夠協助我們減壓。
認識正念的科學定義
正是「動詞+ing、正在進行式」,念是「今 Now + 心(智) Mind」
培養看清現在這一刻的心和大腦狀態的能力,訓練自己成為觀察者,但並不介入。正念,比較像是一個歷程。
正念不是以下選項:
X正向思考 X批判思考 X邏輯思考 X吸引力法則 X解決問題用 X與宗教無關
冥想、打坐與呼吸只是其中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正念也不完全是放鬆、放空、空白或白日夢。做完正念之後,不完全是沒有情緒、沒有思考、不再亂想、沒有痛苦,它不是以此目標來設計的。
正念是透過專注產生的覺察,有特定目的,在當下,並且不帶評價地,如其所是的看待事物。
正念的「副作用」:放鬆、身心安適、減少胡思亂想、紓解壓力、獲得平靜感。
正念的練習就好像每天幫大腦「洗澡」,每天會產生的「副作用」可能不同,我們不要帶著目的性,只要將正念加入生活中即可。
MAT (Mindful Attention Training)專注力的練習 = 對大腦作重量訓練
雖是線上課程,心理師還是帶領大家做一次體驗。
閉上眼睛,一次只作一件事──專注在呼吸上。
這時,呼吸、看見分心、看見來來去去的想法、拉回再回到呼吸。把大腦比喻成一隻猴子,放下分心,拎回那隻猴子,繼續回到呼吸上。
行前約定
(1) 不管是誰跑到舞台上,都「知道就好」,把它放著
(2) 不用趕走它、討厭或喜歡它
(3) 不小心跟它「聊起來」也沒關係,再回到呼吸
(4) 分心是練習的一部份,不可避免
(5) 每一次分心,都是一次把自己拉回呼吸的機會
練習的時間大約五分鐘,慢慢張開眼睛後,可能是平靜或是想睡覺,任何的感覺都是可以存在的。正念的練習沒有對、錯、好、壞,而是讓我們成為觀察者,不是「審判者」。
這個練習的過程就是訓練大腦的「肌肉」,不斷的把「猴子」帶回,因此正念比較像是一個歷程,一次只做一件事。
三分鐘不嫌少,重要的是養成習慣。
參考書籍:
《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 陳一鳴
《練習不壓抑》 蘇益賢
參考資訊:
關於正念 ~ 台灣正念工坊
上完線上課程後,對正念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以前認為正念和正向思考有關連,其實正念是在當下保持對內在的觀照。
從每天三分鐘開始練習(這很符合原子習慣的原則),一段時間後,看看會有什麼體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