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影片來自 TEDxBeaconStreet,哈佛大學史無前例的長達75 年的成人發展研究,
身為第四代計畫主持人的Robert Waldinger,為我們分享研究中得到的智慧與啟示。
影片來源在此。
研究計畫始於 1938 年,追蹤樣本為 724 位男子。第一類的受訪者為哈佛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另一類則來自波士頓最貧窮的社區,屬於有問題或是弱勢家庭的男孩。研究人員不曾間斷地詢問他們的工作、家庭與健康狀況,透過填問卷回報其生活,並到家裡訪問他們、從家庭醫生處得到醫療記錄,還取得血液檢查與腦部斷層記錄。
一個計畫可以持續 75 年,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其中大量的訪談與問卷資料提供線索,讓我們真正理解幸福的關鍵。
我們該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哪裡?真是大哉問。25 歲 、40 歲、 60 歲,自然有著不同的答案。希望有錢或出名,可能是大部分人會經歷的過程,雖然七萬五千元美金和七千五百萬美金對健康與快樂的差別不大,但我想大部分人會期待能先達到基本物質需求的水平。
『有時候連回憶本身也是一種創造』這是個有趣的觀點。我們不見得能記得過去發生的事的所有細節,但感覺卻被留存:愉悅的、溫暖的、生氣的、懊悔的……。如果我們改變了想法,換一種角度來看過去的事,是不是也會『創造』出不同的回憶?
影片中提到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讓生命更快樂、更健康。培養人際關係有三個要點:
1 。社交連結是非常有益身心的
2 。良好的親密關係品質具有防護作用,減緩老化或降低疾病的痛苦
3 。有牢固關係的人,可以延緩大腦老化,更能長久保持敏銳的記憶力
『人際關係錯綜複雜,要花心思且一輩子持續的經營。』
我非常同意這段話,但是對於內向或是與人連結較弱的人,卻不必太悲觀。教授給了幾個建議,例如積極投入關係經營、融入家庭與朋友以及社區中、多與人交流而不是盯著螢幕與一起體驗新事物。另外,我認為『真誠』是一把與人為善的鑰匙,在拓展人際關係上很有助益。
『退休後最快樂的人,是積極用新玩伴取代工作夥伴的人。』
最近流行一個問題:「如果把職位和頭銜拿掉,你是誰?」如果沒有了名片加持,回歸到生活中,自己如何自處呢?
當我看到 Robert Waldinger 「新玩伴」的提議,真想鼓掌叫好,這意味著我們要拓展新的領域,找到另一群志同道合、可以共老的朋友。
像我的健行團成員就是一群新玩伴,我不確定是否每個人都會留下來,但我知道有些人會一起走更多、更遠的步道。
美好人生的定義人人不同,已經持續 75 年的研究結果值得參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