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興趣與鼓勵嘗新(106.8.4)
有時回顧養孩子的過程,會覺得好像在做一場未知的科學實驗,
參與的家人、老師與朋友及任何育兒的書籍加上時間軸的推進,
所有的〝參數〞成就了孩子的樣貌。因此讀到葉教授的文章時,
或許可以來驗證一番。

在《親子天下》的專欄中,葉教授以自己學油畫為例,年輕時功利的看待時間,總想著要確定自己對油畫的興趣,才能真正去學習。這裡的謬誤類似雞生蛋或是蛋生雞的問題,如果沒有報名油畫班,真正體驗一回怎麼會知道是不是自己興趣所在。空想、思考兩三個月的時間,早已體驗並了解自己是否喜歡了。不管最後結果如何,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是人生的重要資訊!因此他鼓勵不斷嘗試新的過程,只要探索的事物夠多,自己喜歡的興趣自然會浮現。

小孩學才藝也會遇到同樣的難題,要多學幾種嗎?如果孩子不想繼續,父母是不是就放棄了?網路上必有許多論戰,但我想媽媽們應該回頭仔細觀察、審視自己的孩子,到底是沒有興趣還是遇到瓶頸,畢竟每位專家的意見只是概論,不一定適用於自己的孩子。

琳琳低年級時要求學鋼琴,開始音樂學習之路,當中也曾遇到學習低潮。高年級時因為想考管樂班而學豎笛,雖然後來沒有應考,但國中在我的鼓勵下參加管樂團,經過兩年的團練、表演與交流活動,不僅功力大增,更因樂團的良好氣氛而非常喜愛管樂。兒子薩克斯風學得晚,剛開始肺活量不夠且識譜能力不佳,經過兩、三年的磨練才漸入佳境,去年加入管樂團後更上層樓。我一直對孩子強調學樂器是父母送的禮物,是他們可以帶著走的能力,要不要繼續學完全取決於自己,絕不是為了我們。相對付出的練習時間是可觀的,但在樂團裡認識志同道合的夥伴,互相砥礪,倒也是樂在其中。從小一開始的合唱團活動,也在每回的年度公演中看到進步,對曲風、節奏等的掌握越來越成熟,這些音樂的薰陶或許可以在將來陪伴他們度過低潮的時光。

參加荒野親子團是我刻意的安排,起先孩子們並不熱中,但隨著一次次的活動,跟著夥伴們的腳步走訪竹苗各地,自然的、人文的與環境的議題讓人收穫滿滿。尤其是經過兩年的暑期壯遊,這是最典型的「嘗新」活動,從黝黑的臉龐看到征服遙遠路途的成就感。

這些活動或許不見得全是興趣使然,但從過程中可以發現孩子的能力,是不是合群或是具有領袖特質,學習堅持、為團體付出、成為別人最佳的同工夥伴,若能從中發掘自己有興趣的事物,會是另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

葉教授在文章最後有個提醒,與其常問孩子 :「你到底對什麼有興趣?」不如問他 :「你最近探索過哪些新事物呢?」更重要的是我們當爸媽的人,也要常問自己 :「最近我有探索過哪些新事物呢?」我有,建築就是我的新探索,而且運氣很好的是有大師指點及建築師朋友的解惑,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走訪各地的建築作品,更是一大樂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親子天下讀後感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inlin 的頭像
    hinlin

    媽媽的另一扇窗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