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Talk書秀:《別把你的錢留到死》累積財富是為了什麼?(112.10.12)

市面上教人累積財富的書很多,鼓勵把錢花光的書很少。

這一期讀書會《別把你的錢留到死》寫心得的人數大增,

我想是書中的觀念值得思考並引起讀者的共鳴吧!

 

★人生=體驗的加總,突然大家都想馬上訂張機票,旅行去!

花錢買東西,一開始的興奮感會隨著時間而貶值;花錢買體驗,時間越久越顯現其價值。

作者認為體驗會產生記憶,一次次的體驗,隨著時間而產生記憶股息,而記憶是我們對未來自己的投資。簡單的說,等你年紀大的時候,想要留下的是記憶還是金錢?你是否認同書中「記憶股息=當下開心+回憶股息」的公式呢?

這次雙十節連假,特別和家裡的兩位大學生預約時間,當我們一起走在野柳地質公園的海蝕平台上,以照片留存瞬間的影像,就是在存「回憶股息」呢!

★給予最大化的絕對金額 v.s. 讓贈與發揮最大影響力,你選擇哪一種?

以台灣人的平均年齡約 80 歲為例,大部分的人獲得遺產的時間約是60歲,因為獲贈者可能已有一定的財富,此時這筆錢財能創造的效益有多少呢?

書中建議提早把錢給孩子,約在 26歲 ~ 35 歲(暫稱奮鬥的黃金期)之間最理想。

但是老師以自己為例,他在奮鬥的黃金期,並沒有得到長輩的奧援,反而激發他旺盛的鬥志,為小家庭的經濟而努力。

因此在26歲 ~ 35 歲期間,是否要資助孩子,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我的想法是投資孩子們的學習,如果他們想更上一層樓或是有出國的打算,可以獲得一筆資金。但是讀書會媽媽說賣一幢房子供孩子去國外上大學,那肯定不可行,因為供不起啊!

★找出健康、時間、金錢的三角平衡策略。

20歲 ~ 30 歲的年輕人,財富的累積部位最少,31歲 ~ 60歲的中年人,健康、時間和金錢漸漸組合成正三角形的三個邊,60 歲以後,健康最可貴,希望不要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改善健康才好。

老師個人在此的行動策略是投資自己的健康,他上健身房、學拳擊等保持活力。與其將來的財富成為醫藥費,倒不如年輕時先用在自己的身上。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書名看似很激進,其實是作者用心良苦的提醒。累積財富的目的是什麼?為了老來能過「更好」的生活,這個「更好」得從年輕時開始規劃,工作、旅行、上健身房、陪伴家人…,每一件事的比重要放多少,或者可以讀一讀作者的建議。

arrow
arrow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