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樺澤紫苑的《不用記憶的記憶術》書中,提到移植記憶術──
透過記憶的『操作』,為大腦刪除不幸的記憶,寫入幸福的記憶,
我們真的可以選擇自己的記憶,進而選擇自己的人生嗎?
書中提到,不會有人想要選擇不幸的人生,但是精神科的患者會在不知不覺中,自己把痛苦、難過的體驗移植到自己的身上。若回想過去,都是不好的回憶,完全想不起來快樂的事,要不生病也很難。
樺澤紫苑表示自己為人看診時,會先傾聽患者的痛苦。但是,適可而止很重要,開始跟患者聊「狀況不錯的事」、「現在能辦到的事」、「比以前改善的事」。然後,讓患者自由訴說「快樂的事」。最後再做這樣的總結:「你的症狀慢慢改善、好轉了。」讓患者加強「我的狀況變好了」、「我的病慢慢好轉了」的印象,帶著微笑離開診所。
作者建議移植「快樂的記憶」,就是把今天發生的快樂的事,發表到臉書上,小小的快樂也很好。
在臉書看到別人快樂或幸福的發文,有一種人的反應是恭喜、太好了;另一種人的反應是眼紅、不甘心、生氣、怨恨、嫉妒。世界上比自己幸福或成功的人,一定是存在的。每次見到那樣的人發文,如果是後者的反應,那麼今後的人生就會一再被這種負面情感操控。
說得出「恭喜、太好了」的人,是對那些人抱持著敬意,自然會湧現想向那個人學習的念頭。在無意識的狀態下仿效,自己漸漸擁有快樂的因子。
心存「怨恨、嫉妒」的人,會在精神上排斥對方,所以不會想學習對方,而且還會耗費毫無意義的心力,試圖把那個人拉下來。網路上的謾罵留言就是這樣,這種行為不可能對「成長」有幫助,所以這樣的人永遠無法擺脫眼前的狀況。
喜歡發表毁謗、中傷、不滿、謾罵文章的人,每天發表這樣的文章,就會提升成為「負面」收集者的能力,每天都只看到負面的事。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的不幸上,就會成為給自己找不幸的人。
一天發表一次「快樂」文章的人,會成為找快樂的人,人生越來越快樂。一天發表一次「毁謗、中傷、不滿、謾罵」文章的人,會成為找「痛苦」的人,每天都在想「我的人生為什麼盡是這麼不幸的事」。
移植快樂記憶:將今日發生的快樂的事,發表到網站或臉書,成為找快樂的人。將正面記憶移植到自己身上,養成習慣後,連思考方式和行動都會變成正面。
我認為「恭喜、太好了」或是「毁謗、中傷、不滿、謾罵」反映出自己的思維與看事情的角度,看到朋友過得好,當然為他開心啊。負面的想法直接影響的是我們的生活,無損於朋友快樂存在的事實。而且語言習慣的表現,不僅如樺澤紫苑所說,會影響自己未來人生樣貌快樂與否,更會影響到我們的孩子,因為父母是孩子「鏡像學習」的主要對象,不可不慎。
依循作者的建議,成為找快樂、分享快樂的人,我們的記憶被填入的是快樂因子,離幸福會越來越近。
以上是作者的豐功偉業,他是一個多產的分享者,因此極力主張外顯的作法,但是我們不見得想在網路上揭露過多的自己。因此可以採取感恩日記的作法,雖然沒有人按讚,透過書寫今日的美好,對心靈成長依然有助益。
可參考 《6分鐘日記的魔法》, 這本書及日記要教你藉由早晚各3分鐘,寫下今日體驗到的美好事物,持續66天後,這個習慣就內化了,讓你養成感受生活中正面事物的習慣,進而改變大腦,創造快樂人生。天天寫,能改變大腦的自我認知,更是改變生命最好的投資。
註:作者原文的用語是「使用 SNS 得到幸福」,我不明白「 SNS 」是什麼縮寫,但他舉例使用臉書發表,因此直接以臉書取代「 SNS 」。
樺澤紫苑的著作:
樺澤紫苑 INPUT《最高學習法》激發最大學習效率的輸入大全:很實用的建議(110.2.27)
樺澤紫苑 : 精神科醫師的輸入與輸出學習法(110.7.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