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分享:洪震宇_風土創業學作者
主持人:鄭侑青_HPX讀書會
與談人:黃耀寬_臺灣獨角獸創意有限公司執行長
主持人:在疫情下,老師對生活的感受或衝擊為何?
洪震宇:
五月二十七日上市的《風土創業學》剛好遇上疫情,很難開展新書宣傳活動,在台灣開辦的風土工作坊,也被迫改線上或是延後。
但在生活上,離開職場工作模式成為自由工作者,已有十二年,目前還是維持戴著立體口罩,每天慢跑十公里的習慣。
在疫情不可逆的情況下,如何正向思考:
(1)好好生活,重視生活的細節
(2)自律:無法實體接觸的情況下,如何規劃自己的工作;沉澱自己,與自己溝通
(3)體認工作的意義益顯重要,例如在疫情之下,凸顯醫護、清潔、外送人員的工作價值,不只有薪水報酬,更應該看到人與人之間互相合作的意義
主持人:如果以餐飲業為例,現在必須回到食物的本質,無法再用燈光美、氣氛佳來加值。
與談人:事實上,餐飲業也在這波疫情下積極轉型,例如和外送平台合作或使用行動支付,包括蔬菜箱的外送也是新商機。
主持人:在疫情之下的『變』與『不變』是什麼?
洪震宇:
我已經離開職場十二年,每兩、三年就會變動一次,讓我習慣『變化』這件事。
《機會效應》書中所提:生命不能準備,但應變的勇氣可以準備。環境無法控制,我們又必須迎接挑戰,其中可改變的是彈性應變的能力、精準溝通、跨界合作與更積極主動;不變的是精進基本能力的態度、重視生活細節、社交的重要(例如學生不能只有線上教學,在校園裡的社交學習也是重點,成人也需要社交)、對在地的認同、對感受的敏感度與價值及意義的定義,這些不會因為疫情而改變。
與談人:這段時間很多旅行業者做內部裝潢與員工教育訓練,飯店與民宿開始做直播、寫文案,業者趁這個空檔優化服務。屏東的可可業者創新則可參閱《風土創業學》第22課產業創新篇(三)可可產業的甜美生機,是很生動的現場記述,因此宅在家,正好可以多多蓄積自己的正能量。
主持人:《風土經濟學》是如何誕生的?
洪震宇:
2014 年寫完《風土餐桌小旅行》後,想要轉換而開了工作坊。
當時看到很多藝術季和創意展沒有接地氣,活動看似成功但是和在地居民的連結很低,引起我的焦慮。通常政府高層和學者喜歡用鳥瞰和論述,其實我們更需要地面作戰與存在巷弄之間的細節。模仿、參考日本也是常見的現象,卻是二手傳播更無法接地氣。
所以我想寫一個關於自己工作經驗的方法,解決只看到流行的熱血故事卻沒有看到細節和挑戰過程的缺憾,於是就有了《風土經濟學》這一本和風土有關的書。
在一次去演講的路途中,想到風土如何創造經濟價值,是有方法的,於是產生『風土經濟』的書名。
構思以旅人的思維 + 編劇的洞察 + 導演的實踐三個角度,書寫訪談的案例與我的經驗分享,更透過務實的教學經驗運用在寫作上,務必讓學生看得懂,這是一本實作的手冊。
這本以『地方創生』為主題的書,獲得遠流董事長王榮文的讚許,更是讓我和編輯團隊吃下一顆定心丸,也覺得很開心,後來還得了金鼎獎。
與談人:以屏東為例,沒有光害與霾害,冬天可以看到滿天星空的璀璨,迎接壯麗的流星雨。這十五年來,屏東持續作光害防治,所以貓頭鷹和螢火蟲都回來了,這些屬於屏東的風土,是搶不走的資產。
主持人:何謂《風土創業學》的五力?
洪震宇:
故事力 Story :說好故事,要有具體的人、事、時、地、物,遇到挑戰如何克服及努力後得到什麼結果,找到地方的特色, 努力讓差異性發揚光大。這些返鄉創業的故事,具備遇到挫折如何處理、讓居民一起參與等俱足人、事、時、地、物的細節,才稱得上是好故事。
市場感受力 Market Sense:要具備對市場的敏感度,例如驚悚片和愛情片的客群就不相同。清楚知道對誰溝通,才能呈現特色。我看到的問題是在地業者不知道顧客要什麼?其實外送員、計程車司機、導覽解說員或櫃檯人員,這些第一線人員透過互動,最能從細微處了解顧客的需求。
美學力 Aesthetics:美學是內在的感受及詮釋與外在的視覺,請參考《風土創業學》P.96長花的創意刨冰。用心傳遞內涵的表現就是美學,重視細節也是美學力的展現。
再生力 Re- :請參考《風土創業學》P.178區域經營篇(一)掙脫低價漩渦,重建馬祖新的觀光產業鏈。重新活化空間、時間與人間,把現有的作轉換,變成新的創新能力。
風土設計力 Terroir Design:每個社區、村落、城市都有自己的風土,風土包括人、事、時、地、物、環境及地理條件,觀察細節去感受,轉化成讓外地人來體驗的內容。請參考《風土創業學》P.121風土設計力──時間、空間與人間的整合。
與談人:恆春半島三十年來努力守護山林,闊葉林成為各種鳥類南飛的中繼站。這些守護讓當地社區,從百年前高舉獵槍到現今的高舉相機,回應洪老師的五力展現。
主持人:觀眾回應 ~ 每個人若相信並熱愛自己在做的事,就能讓人感受到美。
洪震宇:(結語)有問題的絕對不是政府,也不是未來的組織;有問題的是地方,因為你習慣等待,請地方要懂得自己思考。地方要有整合 SMART 的能力,要有『流程』而不是『事件』的思維,思考和實踐同等重要。
與談人:(結語)地方創生的投入不在政府,而是要自己改變自己。分享枋寮 940、屏東的金牌可可與有機農場在疫情下,用自己的力量搭配政府的順風車,從自己開始做守護、改變與提升。
參考書籍:
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
地方設計:萃取土地魅力、挖掘地方價值,日本頂尖設計團隊公開操作秘訣,打造全新感動經濟!
城市書店全國首發線上讀冊相關報導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