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閱讀人鄭俊德與財經作家富媽媽十方老師有一場直播,
介紹《涓滴改善富創巨大成就》,十方老師實在太會說書了,
讓我馬上到網路書店下單買書。
小小的行動,真的可行嗎?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 《One Small Step Can Change Your Life :The Kaizen Way》,Kaizen 是日文,漢字是「改善」,為行文方便,譯者加上符合 Kaizen 精神的「涓滴」二字,取涓滴之流雖然微小,日積月累卻可以匯流成滔天巨浪,橫掃一切之意。
書中點明關於改變常見的迷思:
迷思1. 改變很難 (v.s. 舉手之勞,累積效用大)
迷思2. 大刀闊斧才會有豐碩成果 (v.s. 化整為零更有效)
迷思3. 涓滴改善慢,創新比較快 (v.s. 小問題容易修正,柯文哲「積小勝為大勝」的概念)
其實,「涓滴」的實踐方式非常、非常微小,小到繞過杏仁核,讓大腦不會產生抗拒,也小到讓當事者知道自己不可能失敗。
我邀請兩小孩和我一起看直播,兒子說他認同「涓滴」改善的精神,卻對於做報告只要打開電腦就已經完成「涓滴」行動有點不以為然,因為這距離做完報告還有一大段距離。
微小的涓滴改善,意欲在大腦建立新神經連結。這是涓滴改善的精神。以書中的茱莉為例,醫生囑咐她在電視機前面原地踏步,一天只要一分鐘。如此簡單、易達成的行動消弭茱莉對運動的抗拒心態,一分鐘、一分鐘培養起她的運動習慣。在《原子習慣》也提出同樣的概念,如果你要做伏地挺身,就從每天一個做起吧!
除了要騙過大腦,建構出享受改變的神經網絡,成功的經驗也會改變自我評價,建立「我也能做得到」的信念,讓我們持續這些小小的行動。
一小步,力量大
涓滴改善是來自日本的詞彙,但第一個系統化施行涓滴改善的國家是大蕭條時代的美國。愛德華茲.戴明博士是當時最大力倡導持續改進的人士之一。他指示企業界的管理階層,要讓每一位員工參與改善的過程。鼓吹從最基層到最高層的每一個人,都要思考如何從小地方,提升產品的品質與生產的效率。在戰後由麥克阿瑟將軍引進以重建殘破的日本,造就了日本企業如豐田汽車的一片榮景。
創新似乎能夠短時間得到效果,但是在一開始的熱血消退後,一切將被打回原形。激進的改變就像直上險峻的高山,可能還沒登頂早已上氣不接下氣,想到前方未知的艱辛路程,很容易放棄而回頭。涓滴改善則是另一條曲曲折折、緩慢向上的路,最好的情況是坡度小到你可以輕鬆地往前走,伴隨著沿途的蟲鳴鳥叫,一步一步地接近山頂。
如果你來訪問我們健行團的夥伴,每個人一定喜歡走上涓滴改善之路。上週我們一口氣走完九芎湖的觀南、九福與霽月三條步道,大家都說邊走邊聊天,一點也不覺得累,就這麼走完全程。
六個策略啟動小小的改變, 適應改變到享受改變,讓人生不斷精進
。詢問小小的問題
提出問題會比下達命令更能喚醒大腦,針對目標隨時提出小小問題,可以驅散恐懼、激發創意!
。觀想小小的念頭
大腦分不清想像和現實的差別,學會「心智雕塑」技巧,連一根手指都不必動,就能開發新的技能與習慣!
。採取小小的行動
涓滴改善最關鍵的步驟。持續的微小行動能帶你穿越恐懼障礙,養出對成功的胃口,而且保證成功!
。解決小小的問題
大問題通常都是從小問題累積形成的,學會辨識小問題、小瑕疵隨手解決,以免日後為了更大問題吃盡苦頭!
。給予小小的獎勵
鼓勵自己或他人促成最佳的結果。
。留意小小的細節
放慢腳步觀察身邊無人正視的小小細節,可以突破腦中既有思維,得到作為創意柴火的新發現。
涓滴改善應用層面廣
書中提到單親媽媽茱莉透過每日在電視機前面原地踏步一分鐘培養出規律做運動的習慣,還有很多運用於企業中的實例,顯見涓滴改善是輕鬆、實證有效的策略,且以持續不輟但總是微小的改善,順應人生中不得不面對的無常變動。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要踏出小小的一步,目標就在不遠處。
閱讀人專題讀書會影片:用好書牛轉新年之【涓滴改善富創巨大成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