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 ~ 預習世代(107.11.18)

本書試圖翻轉台灣人的觀念,所謂革命是指一夕之間的改革,

但作者陳之華想為亞洲環境裡欠缺的打工文化注入新的思維,

社會的氛圍不會馬上改變,新觀念卻可以帶來新的可能。

 

陳之華以兩個女兒打工的例子寫出預習世代,她說這是沉潛多年後等待的一個青春故事,而且累積了五年呢。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注目,也希望自己是有用的。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從學校獲得自信,打工成了課業與社團之外的青春顯現,更是澳洲的文化顯學。

在演講中,作者特別放上某次官方活動中與澳洲官員的合照,她指出對方特別讚許打工文化,因為從青少年期開始的工作經驗讓他學習溝通與協調的能力,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特別是從事基礎服務的工作,例如收銀員或是在餐館端盤子,還包含打掃等細節,讓他體驗到能屈能伸的道理。讀書會的帶領老師對這一段印象特別深刻,她覺得這位官員所說年輕時的經驗非常重要,因為當你貴為政府要員時,才能有同理心照顧到社會上所有階層的人。

演講 ~ 預習世代(107.11.18)

打工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遇到的各種情況也不見得全是美好的,但仍值得嘗試。

p.137 努力工作,為的是更多的學習旅程。

p.138 愈忙碌,對自己愈有信心。

p.143 做個為自己生活負責的成人

p.148 打工,是為了累積生活養分

p.148 相對於父母,這世代的孩子確實有更多是成長於一個更受寵愛的幸福年代。但未來世界的發展,對於年輕世代卻不見得都能一路幸福、美滿又快樂,也無法保證一路都能康莊、平坦與順遂。……甚至可能比父母輩要經歷更多生活挫折與職場轉換…將遭遇更多父母當年沒碰過的新挑戰…。

p.213 沒有工作是容易的

p.219 年輕人本就該多磨練,遇到一些辛酸、挫折未必不是好事。畢竟世上有哪份工作不會遇到任何不順、挫折,不會出現令人難過、發飆的事,除非真的可以不為五斗米折腰,瀟灑的拂袖而去?

p.227 年紀輕輕或許無法改變自己工作中的現狀,但若能從中適時觀察,不時給自己警惕、省思,哪職場中的人事物永遠可以成為自身成長的一面鏡子。

p.228 職場裡的課題不少,鍛鍊心智、膽量的挑戰絕不亞於在學校求知、念書,它能讓孩子一再遇見許許多多生活成長環境裡未能預見的多樣真實社會。

p.252 每一份工作從求職到就職,都是從無到有,從辛勤到熟練,再經過許許多多的轉折,才可能走到今日。

演講 ~ 預習世代(107.11.18)

唯有讀書高的傳統文化中,即便到了國外,改變也不大,還是希望孩子好好讀書拿學位。讀書會老師提用殘忍二字來形容 38歲博士兒子放棄求職, 一 位媽媽心痛的自白 這篇文章中的父母,可能有讀者會不解陳之華為什麼要讓女兒同時從事多份工作,其實她們各自都能把時間安排得很好相對於這位38歲的博士兒子,老師認為孩子在年輕時遇到的挫折有父母的協助,不僅能夠累積為成長中的養分,持續鍛鍊而來的能力會讓孩子更有自信,無懼未來的挑戰。

有位讀書會同學發言認為青少年打工在台灣很難被接受,一般觀念的認定就是家境較差的孩子才需要外出工作,而且當父母的還會受到長輩的責難。陳之華認為不要因觀念而受到侷限,父母應該勇於接受新觀念,積極讓孩子體驗自己的青春人生,必然會有收穫,有何不可

書中提到澳洲青少年的放學時間是三點,對台灣的國高中學生來說,那應該是天堂吧之前在讀書會中討論時,大家覺得比較適合開始打工的時間可能是高三的暑假。其實兒子的同學在今年的暑假空檔,有幾位已經開始打工。若是早些讀到這本書,或許我也會讓他和同學結伴去體驗。

陳之華更提到孩子真正體驗賺錢的辛苦,自然會對花用有所節制。以我的觀察,兩個孩子就讀的學校,每年寒暑假的遊學活動都很搶手,動輒十幾萬的旅費,大家還是趨之若鶩。同學可以每次都參加,為什麼我不行因此價值觀的建立和金錢的用度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課題,看來讓孩子有機會真槍實彈體會工作的實境,比我們說的任何理由都更有感。

演講 ~ 預習世代(107.11.18)

透過詳實的記錄打工過程中的酸甜苦樂,陳之華為我們帶來新觀念。不一定要馬上跟著搭上澳洲孩子的轉大人列車,不過她提醒了我們,留意列車到站的時間,與孩子一起前往搭乘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陳之華 預習世代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inlin 的頭像
    hinlin

    媽媽的另一扇窗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