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琳琳新生訓練的第一天,學校的網頁上提到可以代訂便當,
昨天才從台南回來還來不及到超市採買,冰箱裡可用的材料不多,
我建議她到學校裡登記餐盒,但是琳琳有諸多顧慮,希望我幫忙,
最後我還是早起做了她和老爺的午餐。
基本上我和琳琳的協議是開學後會幫她帶便當,等她熟悉環境再訂餐盒或是和同學一起到學校餐廳用餐。官網上有新生訓練的時程表及注意事項,特別提到可以代訂餐盒,在台南時我建議她就到學校登記午餐。
我說:「琳琳,到學校後直接登記午餐代訂。」
琳琳說:「我不知道學務處在哪裡。」
我說:「你可以問老師,如果有問題再打電話給我,我幫你送午餐去。」
琳琳說:「我不知道公共電話在哪裡,而且萬一只有我一個人訂,那會有便當可以吃嗎?」
我說:「 既然官網裡提到有代訂便當的服務,即便只有一個便當也會送,你不用擔心。」
老爺也出來幫腔,希望她能自己解決午餐的問題。
我說:「 難不成爸爸送你上學後,還要走到學務處幫你訂便當吧。」
琳琳說:「妳們兩個都說得很簡單。」
她默默準備好代訂午餐的費用,放進書包。
做與不做便當,都是一種合宜的選擇。盤算著冰箱裡的食材,六點開始準備應該可以趕上七點出門,順便幫老爺帶一個。不做便當讓琳琳到學校試著解決用餐問題,她會發現事情沒有想像中困難。
因為琳琳是個性保守的孩子,將面對全然陌生的同學,應該有股無形的壓力。不像兒子就讀社區附近的國中,班上的同學至少認識超過一半以上。
早上起床後第一件事先洗米煮飯,接著用外婆家帶回來的秋葵加上冷凍庫的玉米粒、貢丸和培根一起清炒,另外燙一把阿公田裡摘的地瓜葉,再帶一點海苔酥,讓琳琳拿著飯盒心裡踏實的參加新生訓練。有時候我會在適當的時候推孩子一把,讓他們奮力完成超出能力所及的事,所以我也不擔心做這樣一個便當會寵壞小孩,畢竟能有個心安的開始也是個好的開始。
題外話:
兩個孩子參加新生訓練後,提到最多的話題是「記過」,老師們一再地強調做哪些事會記過,接下來要如何彌補,「愛校服務」幾個小時就可以抵掉被記的過等等。這是中國人的傳統思維「醜話講在前頭」嗎?怎麼都沒有提到如何才能記嘉獎(我不是指參加校外比賽之類),在公車上讓座或是對別人伸出援手等事蹟符合記嘉獎的條件嗎?
我們一直規範孩子不要犯錯,似乎預期他們一定會犯錯,怎麼不鼓勵他們做點幫助別人的事呢?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思維?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