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聖誕門環(101.12.20)
兩個孩子從 Bubu 老師的工作室帶回門環後繼續加工,
來來回回從工具櫃中找出適合的小配件和媽媽的針線,
興致勃勃地動起手來。

門環中的愛心是自己塞入棉花後再用針線縫合,拐杖用上三種顏色的布條纏繞鐵絲後彎曲而成,小娃娃等小配件從 IKEA 採買,孩子慢慢說起上課時的細節。這回有個只想說話不想動手做的孩子,老師只好叮嚀小朋友回家告訴媽媽,請不要再報名下一堂課的活動。大部份參加過工作室活動的孩子總期待著再與老師同工,因此兩人覺得很不解。

「老師說問問題以前要先想清楚,先觀察、先自己試試再問。」,孩子說起 Bubu 老師的建議。老師曾分享她與「小廚師們」合作時的經驗,有的孩子不停地問、問、問,是不是大人們鼓勵孩子要多發問?但重點還在於發問的問題。在廚房劇場裡有一段話 ── 發明家貝爾博士建議大家的 「學習三部曲」:觀察、記憶、比較,也適用於烹飪,但不只適用於烹飪,也是一種可以廣泛運用於生活的管理思考。

既然起了個頭,我也想來和他們討論「問問題」這件事。因為爸爸公司有一位名校畢業的部屬工作表現不如預期,我們曾有過一些對話。與人合作的過程中免不了需要協商、問問題,他曾經建議這位部屬和大陸研發工程師討論時得先做足準備,但過一陣子後大部份的研發工程師都採取不回應的態度。為什麼?因為他們發現這位同事「沒有料」,實力遠不及他們。回想在工作場合中,工作實力會顯現在跨部門的協商會議中,也可以在部屬遇到困難時給予正確的方向,有料、沒有料是很容易被看見的,「問問題」即可見端倪。

一時半刻想不出合適的例子,就以麵包機製作麵包為例吧!有一位同學的媽媽第一次聽到麵包機的訊息,我只能以「 只要放入麵粉、糖、發酵粉、水等材料就能自動做出吐司」與她分享,但和另一位鄰居的對話則是如何調整比例才能作出好吃的吐司,有哪些因素可能造成發酵失敗等等。我想讓他們了解認知和經驗不同時,問的問題是不一樣的。另外再呼應 Bubu 老師的話,問問題之前得先自己先努力過或思考過再尋求協助。琳琳聽了之後舉了個例子,如果有個成語不了解意思,應該先自己查字典,還是看不懂解釋時再發問,而不是一開始就問大人。

在課堂上的疑問當然需要當場釐清,生活中的很多「問題」確實可以透過觀察、記憶、比較尋求解決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inlin 的頭像
    hinlin

    媽媽的另一扇窗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