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要記得問自己:你學到什麼?(111.8.13)

這是電子書創作培訓的第二堂課,

上課講義是十九位學員的寫作策略彙編,

洪老師花了整整五小時,與每位作者一一對話。


因為下課得比較晚,我趕搭捷運想早點回家。可能是經過一天的腦力活動,身體不累但精神上很疲憊。在回程的國光號重聽上課的錄音檔後,放空,看著快速移動的窗景。

心情上有點沮喪無力,倒不是因為 R 定義不清,或是老師建議的章節內容要調整,可能是覺得電子書的寫作和想像的樣貌有落差,或是覺得離出書的距離還很遙遠。

坐在我對面的同學說,全部翻盤的感覺也是挺好的,表示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笑著看著她,心裡想著,透過五小時的提問與對答,真是見識到老師的邏輯分析與提取重點的超能力。

上星期我還很天真地問老師,有沒有想要培養一批洪家軍,複製老師的上課模式,可以造福更多學員。上完今天的課,我真心覺得要有老師的功力,可能要修練個五年十年,是否也只能學到一二

我的第二堂課學到什麼

1。聞道有先後,但持續的學習會讓我進步

在下課後的幾小時內,有好幾位同學已經在群組貼出上課心得,我列於文章最後。相對於同學的快思快寫,我依然是一片混沌,這讓我覺得挫折感很重。

筆記當然有寫,但是彙整與輸出的能力還需要加強。洪老師的寫作金字塔,教我們先確立觀點,再訂出重點一三。這個大原則不僅應用在寫作,也提醒我緊抓三個大方向,不要讓自己陷落在細節裡。

在樺澤紫苑的書中曾分析過,對書中內容不知道的分別是一成三成與七成,最有成效的是閱讀有三成不知道內容的書,較能輕鬆閱讀而掌握新知識。

我覺得目前好像處於有很多未知的那一端,對於高手同學們的嫻熟讓我羨慕。不過仔細分析,他們入門的時間比我早,自身的精進更不在話下。

想想我的父親,在民國四十幾年,從一個師範學校畢業的農家子弟,以自學而考上醫學院,作為他的女兒,必然也遺傳了他的勤學基因。更何況我還有良師指點,既然來到這個班,就硬著頭皮跟上,相信時間的累積會讓我看到成果。

2。看重自己,拿出自己的獨特性

Reader讀者Objective目的Action行動是老師一直強調與提醒的,在寫作策略的撰寫中,一直反覆思考電子書的內容是否吸引讀者,ROAROAROA....

我的初衷是整理與分享三年來的生活記錄,或許有人讀了之後,雖然與孩子對話的情境內容不盡相同,仍會對他們有所啟發。

但是如老師在課堂上所言,我不是像汪培珽老師之類的名人,讀者不見得會對素人的故事有興趣。而Action行動就是讓讀者閱讀之後,願意採取行動而帶來改變,真要給讀者建議,他們會接受嗎

班上有幾位準備寫和身心靈例如塔羅牌相關的,她們的讀者群很清楚,目標就是幫助迷惘的人,書的內容怎麼使用也很清楚。而我的書寫性質比較偏向分享,在必須具備Action行動的前提下,如何闡述才會讓讀者有助益呢感覺 ROA 也是身為作者的我,自問自答之餘,在尋找自己的定位和獨特點。

老師認為我的經驗很值得參考,但要將個人經驗拉出一個代表性,讓讀者有參考的價值。因為部落格是純分享,讀者不會有太多要求。寫書代表一種專業性、更謹慎重視,內容是被精煉過、有意義,讀者才會買來覺得受用。

短短幾句話點出電子書和部落格的差異,而且他認為當一位作家將自己的經驗拉到一個高度,變成認可的專家,才會有後續分享生活瑣事也會有人買單。

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原本就是獨特的,但是我要思考如何以結構化的文字,整理出能引起共鳴的話題,讓讀者從親子互動中,看到解決問題的創意和可能性。

3。離開熟悉的生活圈,往外拓展需要勇氣,但值得

帶領一群好朋友在清大盲友會錄製有聲書,透過聲音訓練的線上課程,提升我們的錄音品質和讀書會的同學們一起上課,討論如何接住青少年的情緒,我們每周的郊山健行活動,除了健身,更釋放了來自家庭或育兒的壓力。我的書法課也有點小小的心得,只要帶著金鋼不壞的心,虛心接受老師對作業的指正,自然能寫什麼像什麼,楷書隸書或草書,一點也難不倒我。

在熟悉的場域運作,生活有著規律性。只要家中長輩安好,孩子們的學習上軌道,好像可以在日常中添加新的元素。

寫作是我持續在做的一件事,雖然也買過其他寫作課程,但洪老師的金字塔結構ROA思考模式和BBT的寫作要領,像是一個鷹架,先把房子的鋼骨結構架好了,後續的灌漿砌牆內裝....,有如將被寫進去的一個個故事,有著自己透過生命體驗而來的體會,這些文字承載著我的想法,讓蓋出來的房子呈現出自己的獨特。

有句話說:「會限制自己的,永遠不是現實條件,而是想像力。當我寫出第二堂課的作業時,就是向著出版第一本電子書的門檻又邁進了一大步。還有很多故事在等著我,將來還會有第二本第三本...

 

關於上課的記錄,請參考以下文章

凱彥同學的心得  請點我

漪漪同學的心得 請點我

慧玲同學的心得 請點我

arrow
arrow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