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健行到馬胎部落,經過義興分校的小米田,巧遇師生為我們解說,
約好再上山來參加小米收成的慶典。部落裡的耆老、老師們帶著孩子們,
我們參與了一場慎重的、傳承的豐收小米收割祭。
校方在小米田的一隅搭好簡單的棚子遮陽,本校和分校的同學都來了。
老師說從播種的第一天開始,經過師生們的日日照顧,小米的孩子慢慢成長,能夠收成是非常值得感謝的,就像爸爸媽媽養育我們長大,有著內心的喜悅,因此要適時的保持安靜,進行收割的儀式。
這兩位一年級的女孩為大家說明種植小米的過程,台風穩健。
達利牧師主持收割祭典的祈福儀式,小米穗即將離開小米媽媽,他告訴孩子們要心存感謝,感謝小米媽媽、祖靈和大地,以小米養育泰雅族的子民。接著詳細解說採收小米穗的方法,拉住旁邊的葉子,將小米穗順勢往下拉,就可以摘除(不能硬拔,有可能把整株小米連根拔起)。要留下長一點的小米梗,才能綁成一束,方便曬乾和保存。小米成為食物來源,母株留在原地,會成為土地的養分。
達利牧師負責綁小米。
目前服務於新光部落的達利牧師身體硬朗,已經 85 歲,他的父親出生於馬胎部落義興分校這裡,他說一早從新光搭了三趟車才來到小米田。站在一旁的老師對我們解釋,他們可以在山頭互相對話,但是從我家跑到你家,可能要穿越谷地,花上三、四個小時呢。
達利牧師告訴孩子,從一粒小米到一串小米,是小米的祝福。就像他的父親已經不在,但是他依然活躍,為族人服務,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祝福。
今天的貴賓是聖克里斯多福的大使,她與徐榮春校長互贈禮物,她身上穿的就是泰雅族的服飾。好像小朋友畫了一些圖畫(地磚),將來會鑲嵌到他們國家的某個地方。她問小朋友們有沒有想親自去看看那些圖畫,同行的讀書會同學都不知道聖克里斯多福在哪裡,原來聖克里斯多福是加勒比海的島國。
小朋友們排成一排,開始採收小米。
很快就可以採收一把飽滿的小米穗。
不同年級負責的小米田各自播下不同種的種子,依照黏性的差異,有用來醃肉的、當主食煮成乾飯的、製作小米年糕和釀小米酒的。
達利牧師拿起不同品種的小米一一向小朋友解釋。
接著達利牧師以族語唱歌表示感謝。
小朋友唱歌慶收成。
互相支持、幫忙,分擔與分享,是泰雅族的精神。是說達利牧師很喜歡唱歌,哈哈。
一邊採收時,有族人在一旁火烤山豬肉,香氣四溢。
他們說每個採收的人離去前,都要吃一兩塊,才能平安下山。山豬肉外表酥脆,吃進嘴裡鮮嫩多汁,為採收劃下完美的句點。
小米是泰雅文化的重要根源,祖先們遷徙時帶著小米,播種在他們生活的土地上,透過種植小米體驗祖先們的篳路藍縷,也是一種生命教育。
豐美的小米代表著無限的希望,近幾年尖石國中在彭清宏校長的帶領下,與至善基金會聯合嘉興、新樂等國小,復振與傳承泰雅傳統文化。
例如讓畢業班的孩子投入編織課程,認識基本的線材、學習使用織帶機,製作人生的第一條織帶。再使用傳統的地織機,完成護腳布。在畢業典禮上邀請家長與老師幫孩子配戴她所編織的服飾,是為成年禮。部落耆老帶領男孩製作蒸小米用的蒸桶,透過口述與親手操作的過程,引領孩子學習與認識自已的文化。
這次的因緣得以參與收割祭,讓我看到許多人的努力與成果。 引用尖石國中校長的話:要為學校及孩子們找出路。這些孩子是受到祝福的,他們定會找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