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工作觀是靠著穩定的工作出人頭地,長期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這位經濟評論家提出「賺取股票薪酬」的全新工作模式,
讓我有點驚訝,因為二十幾年前,我們已經實現這種模式。
以「賺取股票薪酬」的方式有三種:
(一)自己創業,現代創業以網路資訊服務為主,創業成本下降。
(二)在早期階段加入新創公司,確認是否可擁有認股權。
(三)在別人創業的初期階段出資,擁有對方公司的股份。
在我所處的科技業而言,工作五到十年,理論上應該擁有一身的武藝。有幾個志同道合的同事,如果掌握核心技術,就可以組成研發小組,找大公司的金主投資,加上自己的資金就可以創業,此為方式一。
在與大公司金主合資創立公司時,研發小組成員可以要求「技術股」,即方式二的「認股權」,擁有的股票應該是以百張計。等到公司發展穩定,研發人員不僅領到薪資,還有「股票薪酬」。
每個技術人員只能效力一家公司,但是我們可以投資好朋友的公司,成為他們的股東,即為方式三。當初投資好友先生的新創公司,遇到 2000 年的網路泡沫,好友說公司破產了,經過一年的清算,竟拿回一小部分金額,我笑著說:就當是我的年終獎金吧!當然也有成功的例子,每年固定領股利,就是我的老人年金啦。
現在 AI 當道,年輕人有他們新的創業機會。我會對我的孩子說,先累積自己的工作實力和薪資,幾年後可以參考經濟評論家的「賺取股票薪酬」模式,尋找創業或投資的機會。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