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收到過父母親寫來的信嗎?
我有,而且連我寫回家的信件,
厚厚兩疊收藏在箱子裡,
這是我那還不知道手機為何物的大學時代。
向田邦子以近乎搞笑的方式描述父親寫信給她的事。進女校的第一年,首度離開父母身邊,不到三天就收到父親寄來的第一封信。五天前還被直呼「喂!邦子」,甚至拳打腳踢、大罵「混帳東西」的日子,卻收到父親用毛筆一筆一畫寫著「某某小姐收」的信。那個穿著丁字褲在家裡到處走動、大口喝酒、脾氣一上來就對母親和小孩動手的父親,轉變成一個充滿威嚴和父愛的完美父親,在信裡噓寒問暖,以「您」稱呼自己的女兒。
這段故事收錄在 1979 年出版的《女兒的道歉信》中,是向田邦子回憶戰 時家人所寫的散文,故事中的小妹,是她最小的妹妹和子,而繪本《沒有字的明信片》的原作。
戰 爭開始了,生活變得不一樣,食物短缺,經過東京大 空 襲,向田家被燒毀了,父母忍痛疏散小妹到他鄉。小妹以為要去遠足,開開心心的出發了。但平常總是很嚴肅、生起氣來很恐怖的爸爸,卻拿出一疊明信片,用工整的字,在每張明信片寫上爸爸的名字和家裡的地址。爸爸吩咐還不會寫字的小妹:「如果你好好的,就在明信片上畫一個圓圈,然後一天丟一張到郵筒裡。」
一星期後,小妹的第一張明信片寄回來了。她用紅色鉛筆畫了一個好大的圓圈,這個圓圈大到幾乎要超出明信片的邊邊了。但是第二天,用黑色鉛筆畫出來的圓圈突然變小了,而且越畫越小,過沒多久,明信片上面竟然畫了一個「X」,最後,連畫「X」的明信片也收不到了。
雖然描繪的是戰 時,只有一大片的鮮紅色代表炸 彈落在屋頂上,等到全家人再度團圓,天空才變成了藍色。繪本中的蒲公英是小妹的象徵,用一雙雙的木屐代表家庭成員,所以也沒有出現人的臉,但是你完全可以理解是誰被送到了鄉下。
一段沉重的往事,用很簡潔的方式呈現,這就是繪本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