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的上午,中庭傳來宏亮的哭聲,
兒子看著我,似乎要問我發生什麼事?
我說大概又是上次那位三歲的小男孩吧!
我們的中庭是一個大正方形,繞著走一圈要 700 步左右,那時我們剛好從警衛室領掛號信出來,聽見小男孩正聲嘶力竭的哭喊著要爸爸抱,走到對角線的位置總算看到這對父子,爸爸一手拿著小三輪車,另一手拿著玩具,他平靜地說:「我沒有辦法抱你回家啊!」小男孩繼續哭吼,我想客廳面對中庭的鄰居應該都聽得見哭聲吧。
走過這對父子的身邊,我們也不好說什麼,倒是有一次我們全家在巨城逛街,看到一個躺在地上大哭的小孩,身邊的兩個大學生問我,他們小時候也會這樣嗎?我肯定地說沒有,凡事好商量呀,不必用哭泣的方式來表達。
孩子玩累了想抱抱,我應該會建議先自己把小車子騎回家,可以喝一杯涼涼的蜂蜜茶;或是自己拿玩具,媽媽幫忙拿小車子等等,總之我會和孩子討論各種組合的解法,而不是無視他的需求,讓他哭到不可收拾,反而要花更多的時間平復。因為實在是哭得太慘烈了,後來爸爸只好妥協,就地空出雙手抱起小男孩安撫他,我也不好一直在中庭閒晃,只好回家了。
面對這些「小人兒」,還是要正視他們的情緒,想辦法轉換他們的要求,雖然哭得很大聲可能可以訓練肺活量,但是已經接近歇斯底里的狀態,情緒起伏太大,後來還是要由大人來安撫,我覺得如果可以和「小人兒」講道理,還是比較好的策略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