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餐桌上問:「你們工作時曾有過撞牆期嗎?」
因為他在 Dcard 看到一則工作五年遇撞牆期的貼文,
網友回答分歧,他想聽聽我們的意見。
爸爸說當初外派蘇州,即是遇到工作上的瓶頸,而且希望兩地研發部門能夠同步有效率的運作,於是自動請纓去帶領那裏的同仁。我則回想起離開第一個工作的原因,因為每天只是負責輸入工時卡等資料,勘誤後傳送到總部,業務量不多也沒有開創性的項目,待兩年合約期滿,在新竹工作的大學同學幫我遞了履歷,我就回到新竹了。
所以撞牆期不見得是在五年、十年時發生,而是看你當時的工作狀態或心境。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書中有一篇《工作並不是一件痛苦的事》闡述對工作的看法及應對之道,第一段就寫著:
「許多人把畢業後求職、工作,視為痛苦或無奈的事。我說〝許多人〞,事實上也許是〝大部分人〞。還在學的你是不是也做如是想?你所看到的大人,包括你的父母,是否正給你這樣的印證?」
在我周圍確實看到許多無奈的大人,無奈地工作著。
回想我工作的將近二十年之間,忙碌、挫折、壓力大、工時長等各種情況都沒少過,有幾年還是 24 小時On-Call 的工作型式。可能是抱著一種解決問題的心態,而且總覺得未來會更好,就這麼熬過來了。我認為從團隊合作中獲得的成就感是無可取代的,有辛苦的付出才有所得。既然要工作,何不選擇開心的面對呢?
〝我在砌磚頭〞、〝我在餬口飯吃〞與〝我在蓋一座教堂〞是三種詮釋工作的感受,作者覺得如果你認為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那麼你就會這樣過你的人生。反過來說,如果你不相信你只有這種選擇,無論如何你都會為自己開闢新的道路。
我對孩子說凡事不需過度想像,保持中立的看法就好。擔憂工作必然是繁瑣的、老闆一定很磨人、同事只會想著自己的升遷…,來自別人的「觀點」不見得會出現在你身上,我說的「觀點」指的是對事情的看法。工作繁瑣才有改善的空間,老闆龜毛考驗你做事的完整度,同事間有沒有合作與共好的可能,通常願意承擔的人,往往是收穫最多的人。
所以,工作會不會是一件痛苦的事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