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整合的新能力,帶你走向新世界(112.6.12)

邁入清大名人堂,一眼就看到台前已畫好幾個方格的大白板,

洪震宇老師這一場《當社會人文科學遇到職場人生》的講座,

就從「提問」開始,我也要準備開機,回答老師拋出的問題。

 

「人文社會相關學系,看似無用之用,可以帶給學生什麼能力運用於職場之中?AI 帶來的衝擊為何?離開學校後,面對未來的變化,需要精進的能力有哪些?為什麼你要來參加這場講座?」

一連串的提問,聚攏了全場的注意力,隨著白板上的答案越來越多,轉換了「聽」演講的思維,讓我反思「我具備這些能力嗎?我如何增進自己的能力?」

跨領域整合的新能力,帶你走向新世界(112.6.12)

經過開場的討論,洪老師將不變的人文創新能力歸納為「獨立思考、溝通說服、自我學習與洞察創新」四個向度,並分享他建立自己能力飛輪的三步驟:好奇 / 觀察 / 提問、實踐/ 寫作 / 教學、產出。透過反覆的操作,簡單化複雜的工作項目,讓飛輪進入轉動的狀態。

接著洪老師以四個轉折點的分段,完整詮釋二十幾年跨領域整合的職涯歷程。

一、不自我設限的學習新領域的知識:看懂財務報表、做高科技公司的採訪專題。

二、透過製作 319 鄉專題,領悟以戰鬥軍團整合的帶領模式,順利完成任務。

三、跨界時尚雜誌後,發現自己對台灣風土的熱情,成為自由工作者。

四、以「說故事」為主軸,為地方創生、各年段的教師和熱衷學習的人開設課程。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問題只要能被重新定義,就被解決一半。」通常我們遇到棘手的問題,總是著急的聚焦「怎麼辦?」才好,困於現況中。如果能回溯、審思問題發生的源由,解決前期的影響因素,就可以改變問題的發展。例如新鮮食材是一道菜餚的重點,好廚藝雖有加乘的效果,卻不能讓不良食材變美味。

★洪老師以四個轉折點,透過事件的聚焦傳達清楚的概念,詮釋建立跨領域整合能力的過程。用一個多小時講完二十幾年的職涯歷程,感覺有一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快意。表面上,工作項目的轉折似乎是水到渠成,但我相信其中的挫折絕對不會少。

因為我有兩個念大學的孩子,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他們擁有像洪老師一樣的「超能力」— 跨域的勇氣、面對挫折的勇氣、樂於思考與解決問題…。我認為他們在學科或是未來職場的表現,會源自他的「超能力」,但這絕不是告訴他「你要勇敢」、「你要努力」就可以,而是要建立他的信念。

我的孩子曾在我出版的電子書中,提到我給他做便當的「自律」示範,但我想這來自我父親的身教。

五十幾年前的小鎮只有一兩家診所,父親總是早上六點就拉起鐵門,開始一天的工作。整理補充藥品、準備各種醫療器材,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把所有的玻璃注射針筒和注射針頭集中平置於鐵盒中,倒入少許酒精點火消毒,直到蒸煮玻璃針筒的設備上市,我就沒有再見到那燃燒中的藍色火焰。父親忙碌一天,晚上十點一定坐在餐桌前閱讀最新的醫療期刊,而我們兄弟姐妹就在一旁寫作業與參考書。

我在兩個孩子上高中時期為他們做了 547 個便當,直到因新冠疫情而三級警戒,從學校打包所有家當回家的前一天為止。當時只是看重這件事,若是白天過於忙碌而耽擱,也會想辦法利用現成食材組合出便當,讓孩子每天早上打開冰箱在固定位置拿到他的便當。孩子回顧高中時期的自律性沒有做得很好,但現在上大學後計畫時間表、固定上圖書館、運動和參加社團的團練,始終把自律放在心上,是吃便當帶給他的啟發吧!

因此我比較好奇的是洪老師如何不斷的說服自己,克服不確定性的懷疑往前走?他的信念從何而來?是因為念了清大社人所嗎?我想應該不是。還是家庭的潛移默化、某些典範人物的啟發…

★洪老師的這場講座,我帶走了什麼?

投影片中「獨立思考、溝通說服、自我學習與洞察創新」四個不變的人文創新能力,其實適用於各領域的人。以開放的心態,保持對陌生領域的探索好奇心,加上不斷學習的熱情,會帶我們走進未知的新世界。就像我去年開啟學習易經的任意門,著實拓展了知識的領域,不敢妄言自己變得更有智慧,但是學會用一種新角度解讀周遭的人事物,就是一種重新定義問題的好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