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賞 ~ 有做總比沒做好(110.7.7)

這篇文章轉貼自洪雪珍老師臉書專頁,文中有原子習慣的精神,

還有老師的創見。這種化有形於無形的武功境界已經很高段,

但是我們可以選其中一兩個建議來練練。

 

[計畫完成不了,是因為你把它做得太痛苦]

已經7月了,上半年過去,現在步入下半年,時間過得飛快!這時候你是不是跟我一樣,突然心一驚,追想上半年到底都做了些什麼?感覺上,好像整個都被515日三級警戒給打亂步調……沒關係,接下來這半年要做什麼比較重要!所以你是不是又開始訂下半年的計畫?

可是在完成計畫上,並不太有信心﹑有把握,好像多數都是半途而廢,懷疑自己這次真的有毅力去達成。有人就放棄不計畫,反正最後都做不到嘛!問題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沒有毅力完成?依據我的觀察,原因通常只有兩個:

1. 你以為完成計畫要靠毅力

2. 偏偏我們的毅力都很薄弱

所以我想提醒你的是,那麼你為什麼要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很痛呀,不是嗎?結果是你就停下來不往前走。可見得執行計畫有個擋路的石頭,就是毅力,別挑戰它就行了。因此我要教你的是「零毅力完成計畫」,也就是「無痛完成計畫」或是「無感完成計畫」。

星期一晚上我和Ray(尹星知識管理學院執行長)在youtube開直播,談的是這個主題。而我一開頭說,我是不太做計畫的人!唯一想得到的計畫,不過是大學聯考前三個月,把要讀的書安排一遍,其他再也想像不到。我的斜槓學生看了後,驚訝不已,奇怪我做這麼多事,怎麼會不做計畫?最後她下結論,猜我是

「武林高手都是這樣的,化有形於無形。」

這個比喻很有趣,再仔細一想,似乎有那麼一丁點味道,不過更確切的說是「習慣成自然」,每個計畫習慣到化於無形,而且成自然,造成我的「無感」。一般人做計畫,無非都是橫裡殺出一刀,勉強應付就會有痛感,而我是無痛執行。

怎麼做到呢?以下是我的幾個心得:

1. 有個事就去做,也不一定要做計畫

比如我有個目標要聽完「易經100講」,這哪裡需要做計畫?它不過是個算術而已。短則3個月,平均一天聽一講;長則6個月,平均兩天聽一講。因為我時常會有工作插入,而聽易經不是我最重要的事,就保持彈性。心裡有底,不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再每天排進工作時程,有空聽就聽,沒空聽就不聽,心情輕鬆。

2. 不必100%完成,有做總比沒做來得強

其實我是個時間控,因為擔心耽誤別人的時程,這會造成我的焦慮,所以在進度上會採取超前部署,起頭做快點,後面留有緩衝。至於個人的計畫,像是前年說好要做50場直播,後來花了兩年才完成,那又如何?終究也是完成啦!足見我的心態是有做就好,沒完成也做了七八成,夠了!總比一場都沒做來得強。

3. 非得完成的事,鎖定時間

既然要鎖定時間,當然是優先放在一日之始:清晨,完全沒人打擾,像我前兩年完成320堂線上英語課程的學習,全部都是設在早上7:30。它跟我一早起來要刷牙洗臉一樣,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全都成了反射動作,沒做反而渾身不自在。另外像跑步,我設在晚飯前6:30,工作告一段落,太陽西下,流汗是最棒的事!

4. 定時定量,培養成好習慣

作家春上村樹就是一個好例子,他每天4點起床,寫作到中午12點,下午就完全放空,固定做三件事:讀書﹑聽音樂,以及跑步,晚上早早就寢。每天周而復始,日復一日,每天就像跑在一個名叫「固定作息」的跑步機上。而他的寫作亦如是,固定寫三四千字,有靈感時不貪著多寫,沒靈感時還是寫到這個數。

我的跑步也是,每天固定4公里,來回加走路共1小時。有時候少於1小時,我先生會提醒我跑太急了,要注意調息。有一次我說今天想多跑一點,看看能不能挑戰6公里,他搖搖頭說還是維持4公里,因為我的目的是養成每天跑步習慣,不是有一天要去參加比賽。說得極是,我要的是健康,不是錦標。

5. 交叉工作,不要打壞好胃口

我不是那種會拼死拼活的人,即使這輩子最拼的大學聯考,也是每天看書到傍晚6點,晚上10點準時上床。對,我的人生喜歡順順地走﹑慢慢地完成,但是氣會比別人長,走得到終點目標。在工作時,我不喜歡一件事做8個小時,那會讓我感到厭世,因此都交叉著做,每件事做2個小時就換別的做,保持新鮮感﹑好胃口。

人生很長,計畫一個一個來,無痛執行,讓每個計畫做到習慣成自然,比較能夠走到目的地。以上五個心得給你參考,也許你有自己的秘訣,歡迎交流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洪雪珍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inlin 的頭像
    hinlin

    媽媽的另一扇窗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