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參加一場呂旭亞老師的工作坊,導讀老師提到『原型』和《公主走進黑森林》,
從圖書館借到《靈性的呼喚,十位心理治療師的追尋之路》,旭亞老師寫了第一篇,
透過文章可以了解老師如何朝向靈性修煉的治療者之路。
在網路上找到一篇專訪,以穿越黑森林的女巫師為題,描述旭亞老師的生命之旅,可算是書中文章的精簡版。 https://career.1111.com.tw/storyDetail.aspx?Number=35
翻開《公主走進黑森林,榮格取向的童話分析》,試著理解原型(archetypes) 、真我(ego)、個人潛意識(unconscious)與集體無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雖然一知半解,至少上課時不會是完全陌生的狀態。從第二章開始就是幾個熟悉的童話故事及榮格式的分析,套句導讀老師的說法,讀起來很輕快,但其中議題很能有深度的討論。
我讀了幾個童話故事後,發現由瑪麗-路薏絲.馮.法蘭茲所發展出的榮格童話分析很有趣,目前應該也已經是非常完備了。原本就對潛意識與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有興趣,現在看到童話故事中出現的原型與其中隱含的喻意,真心佩服這些心理分析師,把故事情節與意象的連結說得頭頭是道,童話故事裡的高塔、禁忌的房間、尖銳的紡錘、森林與大海都有其獨特的含意。
接著找到趨勢教育基金會與教育廣播電台合作的《文學四季,希臘神話與悲劇女性的心靈世界》節目,請旭亞老師主講,精選十二位女神走過的英雄之路,講述神話故事內容,再娓娓道來這些女性角色由少女成為女人、母親的心理原型。
利用晚餐備餐時間一段一段的聽,後來還帶了個疑問與老師討論,獲益良多。
上完課之後,我準備繼續來研究這些有意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