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經驗可取乎?不可取乎?(107.7.23)

護士小姐同意我拍下這個矯正器的對照表,只剩六顆還沒黏上。

琳琳從預計開始做牙齒矯正開始,就不斷地諮詢前輩們的經驗,

我告訴她過多的資訊、過多的擔憂,反而不是好事!

 

『疼痛』是矯正牙齒共同的記憶,一位同學提醒要請醫生開止痛藥,以備不時之需。兒子早已做完整個療程,他說沒有這麼嚴重,每次回診調整之後的前兩三天,會比較不舒服,慢慢就會越來越好,但不至於要吃止痛藥吧!

上矯正器的這一天,醫生以疼痛指數來分析她完成的這兩個案例。琳琳的同學是較敏感的孩子,如果以十分計,他的疼痛指數為 9,有時明明不是那麼痛,同學卻現出非常痛苦的表情,難怪同學強烈建議要拿止痛藥。兒子的疼痛指數為 3,算是比較能夠忍耐的類型。

琳琳參考的這兩個對象差異頗大,如果聽前者所言,必然增高自己的害怕指數,兒子卻老神在在地說:「情況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糟!」

事實也是如此,疼痛是免不了,但仍可進食。從前兩天的蒸蛋、稀飯、布丁和優格,才三、四天就進步到較軟的食物都可以吃,青菜只要切得較短,吃起來也不會有障礙。原本擔心矯正器會因咀嚼而磨破口腔內膜,醫生也給了一盒蠟,提供必要時使用。但可能是材料與技術的進步,目前口腔內黏膜的狀況良好。比起我以前的經驗,嘴巴裡破了好幾個洞卻還要進食,琳琳少受了很多苦。

我提醒琳琳,徵詢過來人的經驗不是壞事,但僅供參考。也不必過度倚賴,因為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就如未來的高中生活、大學生活也是,一切盡其在我,可不要把太多莫名的包袱背在自己的身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inlin 的頭像
    hinlin

    媽媽的另一扇窗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