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青年學者養成營參加心得(108.7.18)

從學校的官網發現「青年學者養成營」的訊息,等小孩們回家,趕緊鼓勵他們參加。

這是國家圖書館為全國高中職學生精心設計的活動,全程免費,在北中南三地開課。

報名時需附自傳及師長的推薦信,雖然比較麻煩,但卻是很值得一試的暑期活動。

 

從學校官網獲得活動訊息。

今年是青年學者養成營第五屆,從第四屆開始,除了台北場,又增加了台中場與高雄場。

聽小孩轉述,前幾年知道這活動的人比較少,今年國家圖書館改變政策,行文給全國的高中職學校,所以有些同學自我介紹時提到是由師長推薦參與活動的。廣為宣傳後,報名人數因此而大增,主辦單位再依報名資料進行審核。

我從學校官網獲知活動內容,趕緊印出報名相關資料,建議小孩參加。當孩子到學校請老師寫推薦信時,老師還好奇地詢問活動訊息的來源,所以偶爾還是要上學校官網晃晃,可能會有好事發生喔。

「青年學者養成營」的上課內容

👍專家學者講述學思歷程及研究方法
👍完整透析的圖書館資源利用技巧
👍研究問題之發想與資料查找
👍基礎學術論文寫作指引
👍實用線上問卷設計

[高二] 青年學者養成營參加心得(108.7.23)

五天的上課流程記錄。

課程進行非常緊湊,除了請博士級的老師們來上課之外,還有分組實作上台報告及完整的講評與回饋。

前兩天的課比較理論,第三天是 Google 線上問卷設計教戰指導,小組成員討論主題 設計問卷。下課回家後,趕緊發出問卷請同學幫忙填寫,有回收資料才能繼續第四天的課程──問卷結果統計分析論文大綱擬定與摘要撰寫。接著還要製作投影片,分配時間請每位學員輪流上台報告。第五天的研究成果發表,有三位老師到場,針對主題與簡報內容等給學員們中肯的建議。

小孩參加活動的回饋。

活動學員來自各個學校,彼此並不熟悉,要一起完成任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題的設定到論文產出的溝通需要高度的協調,每個人重視的觀點不同,又受限於時間,只能盡力。小孩覺得和學校裡的分組討論差異很大,這是必然的,同班同學之間即便透過激烈的討論得到共識,也不會影響彼此間的情誼,和營隊活動的客氣互動是不同的。

因為一年級的選修課曾寫過一份報告,後來學校老師指導孩子以小論文的形式發表,對於論文的書寫有一點基本概念。

因此透過這次系統性的研討會,從文獻查找設定研究動機與目的及訂定主題,總結問卷結果到產出小論文,建立一套完整的概念講評老師並不斷提醒聚焦於主要問題與次要問題的研究,釐清問題,文獻再查找,對於理解作一篇論文的精神所在,是一次很好的演練。

我的建議。

我觀察這次的講師群多為社會科學方面的專家,小孩和我都覺得在學思歷程分享研究方法的課程中,如果能加入一兩位自然科學方面的專家會更好,因為參加活動的孩子們可能各類組都有,透過不同領域學者的啟發,會有不同的思考面向。

學員的記錄。

有一位參加養成營的學員記下詳細的活動內容,有興趣的人可一窺究竟。http://n.sfs.tw/content/index/13382

明年五月份,記得到國家圖書館的臉書參考報名資訊喔。

arrow
arrow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