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報.秋:老鰻魚的最後一次旅行(107.5.6)
冬天到了,候鳥一定往南飛嗎?那可不一定!
往西或往東,甚至從白海往北飛到北冰洋去,
綿鴨的絨毛大衣讓他們度過漫長的北極冬夜。

從學校圖書館發現《森林報》,一共有春、夏、秋、冬四冊,其中一冊被有慧眼的同學借走了,我先讀了《秋:老鰻魚的最後一次旅行》。作者維.比安基是位熱愛大自然的俄國人,因父親為自然科學家,他從小就喜歡到科學院動物博物館看標本,隨父親上山打獵;父親教他觀察、累積與記錄大自然的現象,如根據飛行的模樣辨識鳥兒,以腳印識別野獸,這套《森林報》是他的代表作。

什麼是〝落葉兔〞?你知道候鳥都是在半夜裡飛走的嗎?老鷹、遊隼類的猛禽正在半路上候著,但是它們不在半夜裡襲擊,而鳥兒在黑暗中卻能認清通往南方的航路。我們會在海灣或河岸的淤泥上觀察到夜裡印上的小十字腳印,那是候鳥們長途飛行的中繼站喔。

候鳥怎麼會記得移飛的幾千公里路程呢?科學家們可以在鳥兒的腳上套上輕巧的腳環,但秘密還是秘密,有很多謎團等待著被解開呢。飛走的次序和飛來時恰好相反,越晚飛回來的鳥兒棲地最遠,它們最先出發;最先回來的棲地較近,所以最後離開。俄羅斯大多數的鳥兒們直接南飛,往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地中海和非洲;有的往東飛,經西伯利亞飛到印度;也有到美國的。有位俄羅斯的科學家在 1955 年7 月5 日為一隻北極燕鷗的雛鳥套上腳環, 同年七月,雛鳥們學會飛行,就成群結隊地開始了它們的冬季旅行。1956 年5 月16 日一位澳洲的科學家在大洋洲西岸福利曼特勒城附近抓到這隻北極燕鷗,兩地的直線距離是 24000 公里,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長途旅行啊。

秋天有一份工作時間表,而且它的工作是從空中開始:給森林脫衣裳,樹葉變黃、變紅且枯萎。十月給水帶上枷鎖,水越變越涼,甚至早晨常被一層鬆脆的薄冰覆蓋起來。十一月用雪把大地蓋起來,樹木光禿禿,河上的冰亮閃閃的。

森林裡的樹木和小動物們如何安頓後代與過冬?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以經播下了它們的種子,短尾野鼠、水老鼠與松鼠都忙著儲存食物,有些野鼠的洞裡已收集了四五千顆精選的穀粒;但是像熊,不會造個儲藏室,因為它自己的身體就是儲藏室。在秋天裡芳心地吃,吃得肥頭胖耳的,長出一身脂肪和肉,填滿肚皮後,找個好地方倒頭就睡了。

生活在四季如春的寶鳥台灣,很難領略到季節更迭的明顯變化,頂多就是冬天的厚羽絨衣撐撐場面。透過《科學報.秋:老鰻魚的最後一次旅行》裡的描繪,真是羨慕居住在森林周圍的人們,生活裡有許多有趣的事,例如圍獵野兔和琴雞、看水老鼠挖地道,松鼠除了收集堅果和毬果,還把蘑菇穿在折斷的松枝上曬乾,等到冬日在樹枝上散步時再當點心吃掉。

維.比安基的文詞優美,文筆非常流暢,他活靈活現地描寫那些天上飛的、地上走的動物們的一舉一動,真是讓人大開眼界,無形中也增長了對自然界的了解。至於那位參加圍獵的150公斤大胖子,起先承受了〝像雨點般的冷潮熱諷〞,當他一槍射中飛越上空的大黑鳥,所有的獵人都怪不好意思地不吭聲了 ── 對人物的描寫也很精彩喔。

這套書適合和小學生共讀,中年級應該就能理解了,不管是從文學或是研究大自然的角度出發,都非常值得推薦。

arrow
arrow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