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寫信問陳邁老師建築相關的問題,因此他邀我參加建築改革社的年會,
他說建築師們平日都很忙,趁此機會可認識很多建築界年輕優秀的朋友。
一早開始準備午餐及琳琳、老爺隔日的便當,再到會場大約是三點左右,
我和大學同學一起前往,剛好趕上現任北市都發局局長林洲民先生的演講。
雖然看過一些書,和這些建築專業的人相比,我還是個門外漢。在建築改革社的臉書上看到年會的議程後,約了大學同學,就當去聽一場演講。貼心的老師大概預想我在年會裡可能的不自在,特別要我別介意到時他會與很多朋友寒喧,不一定能特別照顧我的情況。我說有大學同學作伴,要老師別擔心。我們到的時候剛好是茶會時間,徐州街的市長官邸是個開放的空間,裡面還有咖啡廳,逛了一圈後趕緊進到會場,老師親切地招呼我們,還坐在老師的旁邊呢。
呂欽文建築師為這場演講作了記錄放在建改社的臉書上,全文附在文章後面。我和大學同學的感想是很久沒有聽到如此激勵人心的演講了,從「台北 2050 發展願景」開始,分成「水岸生活」、「公辦都更」及「圓環再生」三個主軸,著墨最多的是「公辦都更」及「統包」的議題,雖然裡面有許多建築的專業用語讓我們不能完全理解,不過還是深受感動,有如此一位「年輕人」願意投身於公部門,充滿熱情地帶頭思考並期待與大家合力改善目前不盡合理的法規與制度。
林洲民先生原就是一位執業的建築師,他非常擅用比喻,例如呂欽文建築師會議記錄裡的「兩種毒藥」,林先生還提到與柯P 討論待辦事項的優先順序時,用了「不要拿著雞毛撢子去打起地毯上的灰塵」之說法。他在現場也說自己曾承包的公共工程有三十億,因此他深刻了解工作現場的困境及每個人所會遇到的所有問題,「不要抱怨」是他給每個與會者的第一個建議,法規不容易改,但是透過執行一個一個的案子,改變就會開始,開始有更好的營造廠,開始有更好的設計,開始有更合理的建築生態,開始有更好的大環境。就像我們的手裡有一個輪子,該想想如何上油、潤滑,讓它開始轉動,開始上路前進。
「不要抱怨」── 多麼正面的迎戰心態,我收到了。
《呂欽文建築師的會議記錄》
林局長並未複述太多大家都已熟悉的各項計畫,面對使用共同語言的建築人,不待大家提問,林局長直接切入幾個關鍵問題。第一個就是近日在FB受大家討論的「統包」。
林局長說,他當然知道大家談的統包問題,包括面積搞不定、預算亂編、被營造廠左右等,他也曾經是受害者。但是他非常傳神的比喻:傳統的設計監造與營造分標,設計階段要經過讓人受不了的層層審查,那是一種毒藥;和營造廠合作統包,會受制於營造廠,那又是另一種毒藥。他問大家要喝哪一種毒藥?他找到的解決方式是,在PCM階段就解決設計問題(完成定案設計),作為統包的依據,這一方面彌補PCM往常常靠一台影印機辦事的虛有其表,也將統包團隊的任務著重在執行設計。因此,他強烈建議,建築師應在PCM階段就進場,別等到統包。
林局長非常自信的說,他提出PCM、建築師、營造廠這樣制度性角色的規劃,是本於英美等國的經驗。
當然,林局長的「看法」,有不少在座的朋友提出疑慮,包括曾柏庭、郭英釗、林盛豐等。曾擔任過921重建委員會副執行長的林老師,對PCM這樣的角色是否真能轉型為定案設計者的角色有點擔心。曾柏庭則以完成過優秀統包作品的角色,反過來質疑統包的種種「不堪」;但由於時間有限,並未能盡興對話。
對「統包」問題林局長以「現在各位看到的只是6000/20000(兩萬戶社宅中的六千戶),剩下的並沒有說一定是統包...」作為結語。
黃建興與徐岩奇則殷殷期盼,林局長位居要津,希望能帶頭影響改革招標制度。林局長說;「知道你們在說什麼,但我在市府也不過我一個人.....」。
林局長最後感性的放了段社子島的影片;也對巨蛋爭議中,「外界」質疑市府准了照有不讓人蓋的批評做了回應---他認為遠雄沒有依核准的內容興建,拿到執照的第二天就未按圖施工,所以一切還在重新審查中。
整場演講與Q&A是在平和的氣氛中進行。林局長對既定的作為方向,似乎胸有成竹,也充滿信心。
------謹以以上紀要向關心這次年會的朋友回報。這些三天三夜也談不完的問題,一個下午是不可能有任何明確結論。來日方長,後會有期。但我們應該都要相信,對談的意義不在於分出勝負,而在於將對方的想法帶回去琢磨;只要誠心向善,必會在某些時刻,在心田的某處,某些話語會長出一點東西來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