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0期商周執行長聊天室提到種樹的方法,
原來養樹和培養人才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溺愛和製造危機意識的觀念都用上了呢!
晚餐時我問兩個孩子,如果想要讓樹木長得高一點,該把樹種得密一些還是稀疏一些呢?他們回想前兩日插秧時子強老師的叮嚀,如果每股秧苗靠得太近會互相爭奪養分,那水稻會因而長得不好,所以兩個孩子都選擇「疏林」的答案。
商周裡的文章提到「 密林養幹,疏林養冠」,密植將會種出一批筆直高大的樹,植物們生長過程中必須透過快速而筆直的長高,才能競爭到更多陽光,若是疏林種植,沒有競爭陽光的迫切性,但樹形各異、儀態萬千,也就是所謂的「養冠」。孩子們可以理解其中的道理,我倒覺得這樣的理論非常有意思,不同的栽植方式會養出不同的樹。
有一回 Bubu 老師提到小朋友們總以「過敏」為名,拒絕吃他們不想吃的食物,最近我觀察到父母以「和孩子做朋友」為名,結果養出不尊重父母的孩子,還有以孩子「過動或注意力缺失」為名,讓孩子在團體裡遊走在紀律的邊緣。身為園丁的我們除了「密林」和「疏林」的選擇,在培植的過程中,更應該思考小樹苗未來長成的樣子與在大自然的中的融合及和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