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書會 ~ 革命孤獨(105.5.10)
《思維孤獨》由「你看到周遭環境有哪些 "荒謬" 的事?」開始討論,
在會考結束後的第一天,最 "荒謬" 的莫過於教育部的「免試升學」,
全部的國中生都要以會考的成績作為「免試升學」的基準比較點,
同學說:這真的是「免試」嗎?

為什麼會產生荒謬感?荒謬感從何而來?你如何處置這個荒謬感?你看到周遭環境有哪些「很快下結論」的事?例如廢死與反廢死的論戰,被簡化的思維,只給結論式的原則,過程呢?

思維是什麼?思辨的過程又是什麼呢?

透過我們的大腦思考、推理、推論,最後下判斷,就是思維。而思維的起點,是在角度不同的情況下,大家仍能對一件事有『共識』,因為焦點在同一件事情上,而不是各說各話。思辨的過程則是在周密的思考前,不立刻下結論,先從各個角度探討和推論,再整理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接著老師提出西方與東方哲學的比較,西方哲學是邏輯、理性的一直線思想,東方則是綜觀全局、系統化的思考,甚至連大自然、時間、宇宙都考慮到了,是更宏觀而出世的。

蔣勳在思維孤獨中,想要強調哲學思考的重要性,他談思維是理性、是過程,可是舉的例子卻是東方的哲學例子。東方哲學不是強調邏輯推理的科學哲學思維,而是陰陽辯證思維。陰陽辯證如太極的圖,它不是絕對對立,而是相對、矛盾、整體思考。這種思維產生的是智慧,西方的科學哲學思維歸納出原理原則。東西方各有所長,所以我們不需要盲目相信別人的東西比較好。(老師的論述)


以莊子的「無用之用,方為大用」作為思辨的例子,「用」完全是以自己的角度出發,例如山中一棵百年以上的大樹,因為樹幹長得歪歪扭扭,既不能做棟樑也不能做桌椅,看似無用卻得以保留其天年,讓它的生命延長到今日。我們從自我中心思考有用與無用,而不是以大自然的循環來看事情。最近正在閱讀蔡壁名的《正是時候讀莊子 ── 莊子的姿勢、意識與情感》,因此傅佩榮教授的這段《老莊的智慧》看來頗有熟悉之感。

我的讀書會 ~ 思維孤獨(105.5.16)
老師以逍遙遊的篇章來說明找回除去社會集體符碼束縛的真實性,點化我們心靈安頓的自由。

透過《思維孤獨》的討論也上了一堂哲學課,真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對將來閱讀哲學的理解很有幫助。其實剛開始拿到《孤獨六講》時,同學說這是本很難讀的書,也很好奇老師會如何帶領,依我看,越有難度的書越見老師的功力。老師提到在研究所時也修了幾門經典的課,在未來的課程中,如果能多一點經典閱讀那就更好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孤獨六講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