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手(103.5.15)
《父親的手》Hands of My Father 是 Myron Uhlberg的作品,
描述男孩麥倫與他的失聰父母之間的真實故事,
是一趟關於愛與手形的記憶之旅。

十九世紀初期有許多孩子因為腦膜炎而失去聽力,麥倫的父母親都是後天失聰,因此麥倫學會的第一種語言是手語。媽媽在自己的手腕和麥倫的小腳丫之間繫上一條緞帶做為她和聽人孩子的溝通管道,四歲時弟弟出生,麥倫理所當然地成為小寶寶和媽媽的連結,因為緞帶不會用手形溝通。

麥倫學會的第二種語言是英語,父親得依賴他將手形轉聲音、聲音轉手形。他和父親一起上街購物,隨著年齡增長體認到聽人世界裡對聾人的漠視、誤解等殘酷事實。但生活仍充滿著期待,為父親翻譯拳擊賽的獨門絕活真是生動,彷彿擂台就在眼前。

父親小時候不曾擁有過半件西裝,因此他和麥倫有著一年一度的「採購遊戲」── 為兒子添購新裝。他們一起去釣魚,每個月的某個下午全家盛裝到中國餐館用餐,麥倫小學二年級時決定讓自己「置身」於戀愛中而有了一場珍禽異獸的手形表演,文字的描述如此精準讓我也很想親眼見識這些活靈活現的手形。攀附在公寓外牆當蜘蛛人,把浴室當成個人實驗室,大玩化學工具組引起爆炸導致惡臭、濃煙瀰漫。父母的失聰完全無損於麥倫這青少年生活的精采度。

書裡的許多片段讓人讀來有些悲傷與辛酸,但是作者以寬容的角度描述他所經歷的過往。一歲以前的每個周末,父母雙方的親人帶著鍋碗瓢盆輪番上陣,在床頭背後猛敲,每次驚跳起來的麥倫讓大家覺得安心,那代表他的聽力是好的!在一九三O年代,沒有人有把握聾人是否能生出聽力正常的小孩。父母親與他們的家人之間幾乎無法溝通,因為他們從來不曾學習他們的語言 ── 手形,互相無法真正理解對方,從小到大都像是陌生人,母親說:「 有時我希望自己是眼瞎,不是耳聾,這樣我就能聽見媽媽的聲音,告訴她我的恐懼和願望,還有我對她的愛。」幸好他們的家庭關係非常緊密,麥倫用寂靜宇宙裡的一對雙子星來形容父母親,而他和弟弟則是緊鄰的兩顆行星,父親是如此的仰賴麥倫做為他的耳朵與喉舌,在火車毫不停歇地帶著麥倫遠離生命中唯一的家到大學就讀時,他不需要再為家人扛著責任,然而如釋重負的感覺卻被一股莫名的失落感給沖淡。

閱讀這本書之後,我對聾人和盲人的看法有很大的改變。在清大盲友會擔任義工多年,認識多位視障的朋友,雖然他們行動自如不輸明眼人,我卻認為聽不見遠比看不見好得太多。但麥倫的母親卻希望自己是眼瞎而不是耳聾讓我非常震撼,在那個年代人們對麥倫的父母充滿誤解、嘲蔑或是不友善,所有的溝通都需要透過手形,麥倫緩緩道來父母親所受到的那些不平等待遇,或許正如麥倫的母親所說,眼盲至少可以用言語溝通,不至於連愛都無法表達。

每個家庭都有著自己的故事,但麥倫和家人的日子充滿著綿密的手形,流暢、專注、辛酸、堅強與美麗,雖是無聲的對話,卻是令人動容的愛的對話。

麥倫。尤伯格為本書所作的導讀



arrow
arrow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