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想麻煩您們郵寄捐款收據。」
「你當初有填需要捐款收據嗎?」
「有啊,但是目前還沒收到。」
昨日,打電話到某慈善單位,他回答的第一句話「你當初有填需要捐款收據嗎?」讓我感覺備受質疑。接著他上網查了資料,說我去年沒有捐款記錄,但是我的帳簿有這一筆,而且還有轉帳記錄。後來他留了我的資料,指出隔日等會計上班再查帳。
幾分鐘後我找到當時的 line 對話,貼上截圖後再次致電,對方有點不耐煩,要我等待隔日的處理。我知道等待是必須的,我只是提供資料罷了。
我認為,不管捐款人要不要用來報稅,都應該要有收據,對方應該要有這樣的認知,而不是先反問我。
以前還不能直接上傳國稅局的時候,我也打過類似的電話,對方總是先「接受」,然後馬上處理寄發的步驟。如果他們已經全部寄發完畢,可能是我沒收到或是弄丟等各種原因,承辦人員還是樂意服務,讓人感受到對捐款人的尊重。
目前有幾個長期捐款的單位,會把資料直接上傳國稅局,還提前寄出一份年度的匯整收據,讓人覺得安心。
話說我打電話的這個單位,當初捐款一筆金額,我希望以全家四個人的名義捐款,所以轉帳後就在 line 對話中註明,我還想請他們將資料直接上傳國稅局,請他們有空與我聯絡,我再告知身分證字號。但是他們聯絡速度緩慢,後來不了了之。直到最近整理報稅資料,才發現連收據都沒收到。
或許你可以說這次接電話的人是志工(未知),不要太挑剔。既然要擔當一份工作,就要有作這份工作的擔當,推託不是好理由。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