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演講結束後,
我向講者陳先生詢問哪裡可買到他的自傳書?
沒想到這位國家文藝獎得主竟然回答「我送給你」,
因為自傳書是自費出版,沒有在網路上販售。
那時每週在孩子班上說故事,我以自傳書的內容製作投影片:為什麼要偷渡來台灣?對小六生來說很難想像;初期送報的窘境及派報路線的成功經營、在瑞士打工剪底片的巧思,都是示範如何解決問題的好例子;空軍飛行訓練的橫 8 字形操練,讓人覺得有趣。
為了說出精彩的故事,在過程中不斷向陳先生請教書中的細節,我再整理小六生的想法、疑問和心得轉寄給陳先生,後來促成了一場盛會,一位國家文藝獎的得主親自來到小學的教室裡,帶了好幾座競圖的模型,和小朋友們分享從事建築的苦與樂,讓小六生開了眼界。
對照讀書會分享朱楚文《提問力,決定你的財富潛力》的「好問題 LIRA 四要素」驗證,原來當時的問題具備了LIRA的特性,為我們開啟一段建築之旅。
L(Logical):清楚合理的邏輯,能有效達成提問目的
I(Inspiration):具啟發性,能讓對方或自己更深入思考
R(Relationship):建立正面關係,能讓雙方更了解彼此、產生良好人際互動
A(Appropriate):適合對方回答,內容屬對方專業和能力範疇
L(Logical)參加演講前,我預先查過相關資料,希望由自傳書更了解講者陳先生而提問如何購書。I(Inspiration)透過說故事的環節,深入閱讀自傳書並與陳先生討論其寫作所欲傳達的精神。R(Relationship)回饋小六生的心得,陳先生決定到班上與同學互動。A(Appropriate)陳先生淺顯解釋一幢建築從無到有的過程,從概念發想到建立模型、電腦透視模擬到興建完工與使用的真實情況。
一場演講,一本書,因為問了一個好問題,而開啟了一段特殊的建築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