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讀書會 ~ 打開五感,體驗人生(113.3.16)

陳老師給我們欣賞幾顆葵瓜子,

她開玩笑地說別把瓜子給啃了,

那是艾未未的瓷瓜子,可有價值哩!

 

我以前不認識陳老師,但我相信同學們和我一樣,上了一堂飽滿豐富的五感體驗課。陳老師以「跨領域閱讀模式」帶領閱讀,融合文學、科學、藝術、電影和舞蹈等多個面向,讓人體會、體驗閱讀的樂趣。她說閱讀可以讓我們成為有溫度、懂情趣和能夠獨立思考的人。

起先老師問同學們一年閱讀幾本書?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沒有人回答,老師只好改問:「猜猜看,全世界閱讀量最高的是哪個國家?」瑞典、芬蘭、德國、日本、英國…,最後公布答案是:以色列,一年的閱讀量是 64 本。難怪只占人口比例0.3%的猶太人,能拿到諾貝爾 20% 的化學獎、25%的物理獎。

接著陳老師出了一道題:你如何對盲人介紹「金黃色」?她說這是普林斯頓大學入學考試的題目。隨後她讓全部的人閉上眼睛(這樣才能全神貫注),聽她朗讀袁瓊瓊的一篇短文《瑪麗》,我們要各自畫出插圖、寫出結局。她帶回我們的答案紙,她說寫得好的,下次會給禮物。

《瑪麗》的概要是女主拖著菜籃準備回家,遇到一輛計程車問路,車上的女子原來是女主先生(男主)的前任瑪麗。瑪麗一直存在她們的婚姻當中,面對現實的柴米油鹽,男主一直回味瑪麗這樣好、那樣好,但其實當初瑪麗就是看不上男主,選擇出國去。瑪麗的香水味、菜籃裡的魚腥味、馬路上嘈雜的街市聲…,聽完故事後,老師讓我們發揮五感,想像可能的氣味和聲音。

週六讀書會 ~ 打開五感,體驗人生(113.3.16)

除了艾未未得瓷瓜子和諸多代表作,陳老師詳細介紹了班克斯(Banksy),照片是上課時拍的投影片,原來就是那位拍賣會上把作品碎掉一半的英國藝術家。

以下取字維基百科:

班克西(英語:Banksy,1970年代)是一位匿名的英國塗鴉藝術家。他的街頭作品經常帶有諷刺意味,在旁則附有一些顛覆性、玩世不恭的黑色幽默和警世句子;其塗鴉大多運用獨特的模板技術拓印而成。他的作品富有濃厚政治風格,儼如一種以藝術方式表達的社會評論,並已經在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街道、牆壁與橋梁出現,甚至成為當地引人入勝的城市面貌[1]

老師介紹班克斯的生平和具代表性的作品,她說以後每次上課都會介紹幾位藝術家,當然也有意想不到的活動,像今天聽故事畫插圖、寫出結局。不同的讀書會老師帶來新的體驗,也是另一種打開五感的方法。很精彩的一堂課。

/

週六讀書會 ~ 打開五感,體驗人生(113.3.16)

讀書會結束經過駐校哲學家史作檉老師的門前,他正坐在那兒,我向前打招呼,他拍拍旁邊的椅子說坐下來聊聊,兒子說這是他慣有的邀請。他問我上次聽了演講的心得,那已是一年半前的事,我說我要回憶一下。

史老師說最近有位高三的學生想填哲學系,來找他談話。他說:「晚了!晚了!」他的意思是應該高一就來找他,甚至他認為 12歲 ~ 15 歲是建立思考習慣最好的時機,高三已經18歲,有點晚了。我說國中生大概聽不懂何謂哲學,高中生反而更能領略。史老師用英文說:「 Philosophy is life.」他說哲學不是像神學那樣的高不可及,是從生活出發的。他問我會不會說英文,我說我聽還可以,然後他用很流利的英文說了一大段話,我用中文回老師。

兒子說史老師是與時俱進的,他對於時事和當代趨勢都有涉略,後來我們談到 AI。我告訴史老師現在大學生寫作業很仰賴 AI,當所有人都在擁抱 AI 時,史老師卻對我提出他的擔憂。說到對社會的關懷,他說如果好人多,整體就會有向上的動力,反之則令人憂心,所以哲學的思辨更形重要。我回應老師「起心動念」是否很重要,假如以「善念」為出發點,自然就會有好的結果。老師重視的是思想的本質,他說「善」還在另一個層次。

兒子也曾和我坐在同一張椅子上,聆聽史老師的教誨。他說其實老師說的他不是聽得很懂,但老師卻送他一本簽名書,還把他加進通訊錄名單中。史老師說他現在還是有游泳,前兩天水溫是12℃、14℃還是下水,真是讓我佩服。和老師閒聊了約半小時,他說我有一個 good brain,以後讀書會結束,就來和史老師聊聊,接受哲學的洗禮,哈哈。

請參考:史作檉—他在探討些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inlin 的頭像
    hinlin

    媽媽的另一扇窗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