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601.JPG

好友與我分享閱讀《掌握溝通關鍵期》電子書的心得,

書中提到我在小孩高中時期幫他們做了547個便當,

她也有幫小孩帶便當。

 

我是前一天晚上做好放冰箱,但她是早上五點起來準備,在孩子高中時連續做了三年的保溫便當。

好友是一個職業婦女,她認為做便當是一份責任,希望孩子吃得健康。但是蠟燭兩頭燒,免不了有身體不舒服或心累的時候。當她和先生訴說時,往往只得來一句「不想做就不要做」的話語,惹得雙方都不開心。

面對這樣的情境,我是很有感的。先生們在公司忙碌一天,回家後聽到太太打開話匣子,他們可能沒有心力聽另一半說太多細節,而是急著給建議、下結論,解決太太說的問題,好結束談話。

當我們真的體力無法負荷時,需要的是休息,暫時放下那份責任感和罪惡感,過兩天調養好身心,再繼續便當工程。

1817期商業周刊的《CEO上線》專欄,商周執行長郭奕伶寫了一篇《安靜辭職的人,真的快樂嗎?》。她以自己年少求學的過程來對照,認為「安靜辭職(quiet quitting) 」是個假議題。她說大學時不知生命的意義,曾放任自己散漫過活,蹺課、逛街、看電影。但其實那段時間她一點都不快樂,甚至憂鬱痛苦得不得了。

直到出了校門,她自己也受不了這樣的狀態,決定換另一種生活方式,開始認真的工作。沒想到原本灰色的人生竟重新活了起來,她發現自己越拚盡全力越快樂,她終於體悟到稻盛和夫所說:「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郭奕伶說:「工作不只是工作,它更像是人生的修道場,我們透過其中的行動與實踐,來認識自己、幫助別人、創造價值。」

我的好友和郭奕伶一樣,在好幾年之後才悟出一個道理:「做或不做,是自己的選擇,因此我是自由的。」因為好友說:「沒有做便當,我也不會比較快樂。但是在身心狀況允許之下,做便當真的會讓我覺得開心。」

做便當的時間也是有「保存期限」的,現在我們的孩子都在外地,便當盒變成了我買外食的用具。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商業周刊 郭奕伶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