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立中老師多次提起許榮哲邀請他一起寫《桌遊課》一書,
是他人生的貴人。我從圖書館預約書,等了好幾位才輪到我,
《桌遊課》很容易讀,但是故事的含量真是豐富。
桌遊即人生
原來我玩的不只是桌遊,是人生。
書封的副標把桌遊和人生連結在一起,從遊戲中確實可以看到每個人的真性情。設計者的創意讓玩家入戲,悠遊於故事中,有時要與人結盟、有時暗地裡扯人後腿,審慎思考對策或是跟著骰子的點數前進,在勝負之間,隨時可以再來一盤。
『九大門派』的桌遊分類,真是令人佩服,如果我們開始玩起桌遊,豈不就像華山論劍一般,一一領略其奧秘。
陣營、說故事、擲骰、交易、競標、合作、板塊拼放、區域控制和風險管理,光看這些分類名,還真是和我們的日常習習相關。雖然每個類別都有『三大必玩亮點』的提示,還是要等到真正上場玩才能派上用場。
記得小時候與兄弟姊妹及鄰居兄妹一起窩在他們家的樓梯間玩大富翁,有人想要快點往前走,有人則會沿途置產。遇到『?』的命運題,可能獲得一大筆意外之財,更有可能轉回到原點。環形的地圖紙,一格一格,承載著許多幼時的回憶。
超多故事梗
歐陽老師曾在卡牌屋和靜宜大學聯合舉辦的『桌遊教學王』比賽中獲得冠軍,對於如何解說複雜的遊戲讓玩家理解且樂在其中,早已嫻熟在心。
閱讀《桌遊課》的樂趣在於作者為每一類的桌遊找來相對應的故事,再帶入遊戲的解說,單看這些故事就很精彩。
其中知名桌遊設計師布蘭達.羅米洛在 Ted 分享『中央航道』與『新世界』桌遊的故事,令我印象最深刻。當羅米洛的七歲女兒因食物與飲水資源不足,需要將人偶丟入海中時,她領略到祖先從非洲被販賣到美國的無奈與痛苦而哭了,羅米洛用桌遊傳達了同理與包容的動人故事。
來來來,大家來玩桌遊
桌遊可稱為『不插電』的遊戲,夠大的桌面和三五好友,就可以開始玩了。
在 1687 期商周《任天堂如何養成神級客服?》文章中,提到一位阿嬤,從六十歲左右迷上任天堂掌上機 Game Boy 裡的俄羅斯方塊遊戲,總是把機器隨時帶在身邊,一路活到九十九歲都沒有失智,阿嬤的女兒把功勞歸給俄羅斯方塊。
現在小孩們很多都是忙著玩手機,來不及『感化』他們了。
倒是我們是不是應該學習日本那位阿嬤,開始玩幾個桌遊鍛鍊腦力,預防將來失智啊。尤其是在養生村或老人安置機構推廣,比起手機遊戲或俄羅斯方塊,大家面對面而坐的桌遊多了一點溫度,玩樂中不僅可以話家常、講古,還可以吃點小零食,我想像中的畫面則是腳邊還有一隻打盹的喵,哈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