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學缺一堂課,問我徐浩這本字帖要怎麼寫,我支支吾吾說不出重點。
坐在我前面的同學開玩笑地說著說我寫了半天筆記,竟說不出個所以然,
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字帖左:顏真卿,右:徐浩)
因為書法老師說《唐徐浩書李峴墓誌銘》這本字帖與上一本《唐顏真卿書郭虛己墓誌銘》相似性很高,他也沒有說出個所以然,只讓我們開始練習,從臨摹中再做評論與修正。他提到顏真卿書郭虛己墓誌銘的字較拘謹、嚴謹,而長顏真卿六歲的徐浩書李峴墓誌銘這本字帖卻較為通俗、活潑輕快,頗具中唐書法的氣象。
我自己觀察分析兩本字帖,徐浩的字筆劃較細、較骨感,但老師是說較『鼓』感,就是『向』勢,要寫得鼓鼓的。
轉換字帖的第一張,帶著上一本字帖的習氣,寫起來總是覺得卡卡的。我的是右邊第二張,老師說筆劃很生硬。
上課寫的第二張,我的是正面右邊第二張,老師覺得筆觸較放鬆,我慢慢揣摩徐浩的字。
作業一。
作業二。
老師說我目前是全班用筆最重的,字寫得太工整、太準,全部的字都拉成方的,屬於長型的字就讓它偏長,寫出寬窄胖瘦、大大小小,才會活潑而有活力。一般老師要求寫得一樣大,一筆一劃黏得緊緊的,那是受到印刷術的影響,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喔。
關於向勢和背勢的解釋: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lx8ee3e.htm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