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世界休閒農場時看到一輛遊園車急駛而至,後頭的奶奶高呼車子來了,
只見一個三四歲的幼兒,慌張的穿過馬路跑回爸爸身邊,剛好閃過遊園車,
真是驚險萬分,接著出現的就是奶奶的數落聲。
同去的朋友有很長的安親班工作經驗,她有感而發地說『車子來了』不是個好指令,應該直接說『車子來了,靠邊』才對,這樣小孩不會急著橫越馬路,回到大人身邊,產生另一種危險的狀態。
對還沒有判斷力的幼兒來說,大人的一個指令,就是他的一個動作。例如收玩具、來吃飯,很清楚明瞭的告訴孩子該作什麼,但『車子來了』不是指令,它像是提醒,小孩當然飛奔到對他最具安全感的大人身邊,這給人一種雞同鴨講的感覺。
仔細想想日常生活中,所有用反面表達的話都有類似的效果。例如孩子因為某些原因哭了,想到到媽媽身邊討抱抱,以得到安慰,媽媽卻說『別過來』拒絕孩子,等到哭了一陣子之後,媽媽還是會安撫小孩。這時『別過來』似乎成了媽媽發洩情緒的字眼,不是正確的表達。
有效的溝通需要覺察、思考與智慧。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