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小孩到歐洲念書,假日和同學出門參觀展覽。
依規定某個年紀以下可買優惠票,一群人一起購票後,
朋友的小孩年紀較長,發現不符規定而打算去換全票。
同學說:「我們一群人,你不會被發現的。」
朋友的小孩仍堅持去補票。
這時,同學又說:「你何必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有必要嗎?」
我想起曾錄製過的 《企業倫理──倫理教育與社會責任》教科書,其中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逃票」事件實例。
歐洲某些國家的公共交通系統採自助式售票亭,根據距離遠近自行買票,沒有剪票員,連隨機抽查都很少。有位留學生 A 君看到此漏洞,他很樂意不用買票而四處溜達,在留學的幾年間,因逃票總共被抓到三次。
A 君畢業後,試圖在當地找工作,投履歷至跨國公司,但沒有一家被錄取。他認為是種族歧視而憤憤不平,後來頂著海歸派的金字招牌回國任教。
其實 A 君的學識是優異的,但公司更重視的是人的倫理與道德特質,他的逃票證明了兩件事:
(1) A 君不遵守規則,且擅長發現規則中的漏洞,並惡意使用。
(2) A 君不值得信任。公司許多重要工作的進行,是必須依靠信任進行的。
***
記得 20 年前的瑞士日內瓦,即是採行此自助式的購票方式。我們每次搭公車前,就在候車亭自行買票,旅遊的一周內只遇過一次查票員。雖然搭乘過程中,沒遇到查票員會覺得有點「可惜」,卻不會真的不買票,因為這是個人的誠信問題。像 A 君這樣存著僥倖心理而逃票,看似佔了便宜,但其實損失的是自己的信用與大好的工作機會。
朋友的小孩最後還是換了全票入場,我對朋友說這不是「制高點」,而是「基準點」,你覺得呢?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