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親子天下(四月號)最讓我感動的是介紹世界冠軍吳寶春的文章。
當幾個月前鄰居媽媽送來團購的桂圓酒釀麵包時,我曾上網去搜尋這顆大麵包的來歷,
只知道這是得過獎的麵包,分量很足,口感也很不錯。
一讀到「世界冠軍麵包裡的故事」,吸引我的不是今年又獲得冠軍的「米釀荔香」,而是吳寶春那鍥而不捨的努力精神,我已經上網訂購了「柔軟成就不凡」,準備好好地閱讀冠軍麵包師傅的故事。
出生在屏東鄉下的吳寶春是八個孩子中的老么,父親在他十二歲的時候過世,他是放牛班的最後一名,國中畢業時還認識不到五百個國字。他以為當學徒不用讀書,他不怕苦卻吃足了「沒讀冊」的苦頭。
沒想到,當學徒還是得學習,而且這種學習一點也不比讀書輕鬆。
吳寶春開始認真的讀書識字,為了看懂日文烘培書而學日文,以國中畢業的學歷,靠著自學而獲得世界冠軍。
當我學習越多,瓶頸就越少,學習越多,我的失敗也越少,我把失敗當智慧的累積、當考驗。跟媽媽一樣,我從來不怨天尤人,我會自我反省,就算學習過程遍體麟傷,我都會站起來繼續努力。
在貧困家庭中長大的母親,獨力撫養八個孩子卻從來不以為苦、也從不放棄,有時身體不舒服,到雜貨店買了康貝特後又去上工。還有文章中提到的「魚頭和飯」的故事,讓吳寶春決心不再讓媽媽辛苦地去工作。其實他的心裡也非常渴望成功,想知道成功的人是怎麼做到的,他開始讀傳記,觀察和學習。
一個放牛班最後一名的孩子也能站上他自己的舞台,他曾遇到多少挫折?更需要多少努力才辦得到?我覺得這樣一個故事,真實的故事,應該可以做為許多人學習的教材,我想吳寶春應該沒有想到自己的傳記將來也會變成激勵別人的一本書。
吳寶春曾為了學習發酵老麵而研究微生物,到日本進修更解開了學習烘培的困惑,他提到台灣的烘培技術靠「感覺」傳承而有太多的失真。
我想到 Bubu 在 Bitbit Café 舉辦的讀書會,參加的每個人都要先仔細研讀「食物與廚藝」這本書,這其中的道理在「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做與錯」這一篇有很明確的闡述。當小米粉同時端來一盤成功和一盤失敗的布丁時,Bubu 問了兩個問題:烤這兩盤布丁的溫度和時間都相同嗎?發現不熟後的補救方法是什麼?幾次到 Bitbit Café 上課,Bubu 也總是提醒我們思考每次的成果是否有改善的空間,是用科學方法去改善,溫度、時間和食材的比例,甚至是烤盤上的密度:一次烤十個布丁還是烤二十個布丁?
當初送我桂圓酒釀麵包的鄰居媽媽說她們團購也等了好久呢!我想,要製作出品質一致的麵包,應該有完整的標準作業程序而不能只憑感覺。做麵包或是料理也需要有精確的比例,用科學的方法去思考影響成敗的各種因素。
吳寶春還提到除了專業技術,還要學美學。每次在 Bitbit Café 上課,完成一道料理時,經過 Bubu 的巧手裝飾總是令人眼前為之一亮,美學也是一門學問哪!
還有一點很讓我敬佩的是吳寶春將來想著重在培育人才,他說自己教一個老師,老師可以再教一、兩百個學生,這樣才能讓台灣的烘培業跳脫以前,快速地走入國際。其實他大可以繼續販賣冠軍麵包,可是他卻願意與大家分享他的研究心得,因為他想做的是「麵包藝術家」。
冠軍只是當下,學習才是永遠,不斷學習才會不斷成長。
***** 本文於「親子天下網站」同步發表: 親子天下/父母部落格共和國 *****
當幾個月前鄰居媽媽送來團購的桂圓酒釀麵包時,我曾上網去搜尋這顆大麵包的來歷,
只知道這是得過獎的麵包,分量很足,口感也很不錯。
一讀到「世界冠軍麵包裡的故事」,吸引我的不是今年又獲得冠軍的「米釀荔香」,而是吳寶春那鍥而不捨的努力精神,我已經上網訂購了「柔軟成就不凡」,準備好好地閱讀冠軍麵包師傅的故事。
出生在屏東鄉下的吳寶春是八個孩子中的老么,父親在他十二歲的時候過世,他是放牛班的最後一名,國中畢業時還認識不到五百個國字。他以為當學徒不用讀書,他不怕苦卻吃足了「沒讀冊」的苦頭。
沒想到,當學徒還是得學習,而且這種學習一點也不比讀書輕鬆。
吳寶春開始認真的讀書識字,為了看懂日文烘培書而學日文,以國中畢業的學歷,靠著自學而獲得世界冠軍。
當我學習越多,瓶頸就越少,學習越多,我的失敗也越少,我把失敗當智慧的累積、當考驗。跟媽媽一樣,我從來不怨天尤人,我會自我反省,就算學習過程遍體麟傷,我都會站起來繼續努力。
在貧困家庭中長大的母親,獨力撫養八個孩子卻從來不以為苦、也從不放棄,有時身體不舒服,到雜貨店買了康貝特後又去上工。還有文章中提到的「魚頭和飯」的故事,讓吳寶春決心不再讓媽媽辛苦地去工作。其實他的心裡也非常渴望成功,想知道成功的人是怎麼做到的,他開始讀傳記,觀察和學習。
一個放牛班最後一名的孩子也能站上他自己的舞台,他曾遇到多少挫折?更需要多少努力才辦得到?我覺得這樣一個故事,真實的故事,應該可以做為許多人學習的教材,我想吳寶春應該沒有想到自己的傳記將來也會變成激勵別人的一本書。
吳寶春曾為了學習發酵老麵而研究微生物,到日本進修更解開了學習烘培的困惑,他提到台灣的烘培技術靠「感覺」傳承而有太多的失真。
我想到 Bubu 在 Bitbit Café 舉辦的讀書會,參加的每個人都要先仔細研讀「食物與廚藝」這本書,這其中的道理在「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做與錯」這一篇有很明確的闡述。當小米粉同時端來一盤成功和一盤失敗的布丁時,Bubu 問了兩個問題:烤這兩盤布丁的溫度和時間都相同嗎?發現不熟後的補救方法是什麼?幾次到 Bitbit Café 上課,Bubu 也總是提醒我們思考每次的成果是否有改善的空間,是用科學方法去改善,溫度、時間和食材的比例,甚至是烤盤上的密度:一次烤十個布丁還是烤二十個布丁?
當初送我桂圓酒釀麵包的鄰居媽媽說她們團購也等了好久呢!我想,要製作出品質一致的麵包,應該有完整的標準作業程序而不能只憑感覺。做麵包或是料理也需要有精確的比例,用科學的方法去思考影響成敗的各種因素。
吳寶春還提到除了專業技術,還要學美學。每次在 Bitbit Café 上課,完成一道料理時,經過 Bubu 的巧手裝飾總是令人眼前為之一亮,美學也是一門學問哪!
還有一點很讓我敬佩的是吳寶春將來想著重在培育人才,他說自己教一個老師,老師可以再教一、兩百個學生,這樣才能讓台灣的烘培業跳脫以前,快速地走入國際。其實他大可以繼續販賣冠軍麵包,可是他卻願意與大家分享他的研究心得,因為他想做的是「麵包藝術家」。
冠軍只是當下,學習才是永遠,不斷學習才會不斷成長。
***** 本文於「親子天下網站」同步發表: 親子天下/父母部落格共和國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