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忍受力與情緒的表達(103.3.22)
日前參加訓練課程時提到溝通和挫折忍受力,
從挫折中學習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的能力即為挫折忍受力,
我認為在忍受挫折之前,應該讓孩子有完整的情緒表達能力。

課堂上學員提出自己的孩子遇到挫折時只會關在房裡,面對大人的關心卻不願意說出事情的原委,身為父母看到孩子的情緒卻無計可施,也幫不上忙。老師希望父母先傳遞感覺、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 看到你槌棉被,讓媽媽很擔心你」,讓孩子理解你看到他的情緒及當下的感覺。可能這是溝通的第一步,不過老師沒有後續的建議。

最近一個朋友的孩子因工作上的困難而有憂鬱的傾向,因此對於孩子的溝通、表達與尋求協助的能力應該有更積極的作為。我告訴孩子將來遇到不如意的事,如果不想和爸爸媽媽討論,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商量。孩子們問我有什麼人可以說心事呢?我有 A 阿姨、B 阿姨、 C 阿姨……..,孩子們也認識這些阿姨們,他們連忙回答「夠了!夠了!」,在生活裡有說話的對象是很幸福的。

從小就耐心地聽他們說話,不嘲笑或批評孩子,在被信任的環境中自然能夠侃侃而談。孩子不是天生就會表達,我常常和孩子談感受,我自己的和他們的。「 如果我是你,我也會很開心。」、「如果我是你,我也會很生氣。」、「你覺得同學可能是怎麼想的?」、「你是怎麼想的?」、「你打算怎麼辦?」、「需要幫忙嗎?」,每天晚餐的餐桌上聽取孩子當天發生的大小事,偶爾穿插我的疑問句,好像不需要我太多的建議,五年級的孩子已經有很多自主的想法。例如孩子想選打掃廁所的清潔工作,因為那是他的學校生活,你沒有辦法投反對票,只能提醒注意安全和衛生。

能夠好好地表達情緒才能紓解壓力,從自己的支持系統中獲得同理與安慰後更有面對挫折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