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像狗熊掰玉米一樣,
掰一穗,掉一穗,就不能什麼都有?」
~ 《去有風的地方》
假設活到八十歲,數一數大約就是四千多個禮拜,你走過多少禮拜了呢?
★「時間就是金錢」是我們普遍接收到的觀念,伴隨著「高效」驅使著我們的生活步調,忙碌成了常態,因此《人生4千個禮拜》提供了在有限的時間中找到平衡的方法:
1。永遠要記得先「支付」自己:每天都要做一點自己最看重的事。
2。限制進行中的工作數量:同一時間只能做三件事,百分之百完成其中一件,再加入另一項工作。
3。抗拒重要性中等的誘惑:列出人生最重要的25件事並依序排列,除了前五件事,盡力避免做其他的20件事。
★《人生4千個禮拜》教人以「選擇去選擇」面對人生的有限性,接著老師介紹附錄《坦然接受「生也有涯」的十種工具》中的三種:
1。採取定額的生產力策略:寫下待辦清單,設定時間界線。
2。事先決定要讓哪些事砸鍋:策略性不及格。
3。把注意力放在已完成的事,不要只關注待辦事項:列出完工事項清單。
★將人生劃分為二十幾歲前的求學階段、進入職場後與中年以後至老年的三個階段,各自有其生活的重點,因此可以活用書中的工具。
工作階段在大組織的巨輪轉動之下,工作項目一直被交辦,老闆給的薪水雖不足以買下我們睡眠以外的全部時間,但是責任感的驅使,讓人不得不超出上班設定的時間界線,因此砸鍋的可能是家庭生活、健康狀態或是自己的休閒娛樂。
最近有一位年輕的媽媽向我抱怨,先生七點才回家,讓她沒有家庭生活。我告訴她,當我在園區工作忙碌時,早上九點進辦公室,晚上九點回到家是常態,所以在場的朋友們聽到七點下班,異口同聲的說出:「很早耶!」
雙贏是每個公司雇用員工的原則,而忙碌的工作者是家中的經濟支柱,在精進能力提升效率之餘,如果把目光放在當下、現在,仍能保有高品質的家人相處時光。留給家人的時間份額可能是不及格的,因此作者再度提醒我們不要把心思用來關注未來,人在心就在的陪伴即為最好的策略運用。上班時盯緊待辦事項,下班後適度列出完工事項:陪孩子解一題數學題、睡前共讀繪本、幫孩子用牙線清潔牙齒…,只要列出三件完工事項就及格了。
「人不能太貪心,得了千錢想萬錢,當了皇帝又想成仙。人就長了兩隻手,你就是進了金山銀山,也只能拿兩樣東西,拿了金銀鐲,就拿不了玉如意,哪能要什麼有什麼?」
~ 《去有風的地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