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問力貫穿的英雄之旅(111.12.22)

洪震宇老師《職場提問力,提升溝通與領導力》的直播說了四個故事,三個重點,

上一篇文章記錄了第一個故事。

接下來的三個故事是他自己職涯轉換的歷程。從雜誌社的記者、編輯《319鄉微笑台灣》的特刊、轉至時尚雜誌擔任副總編輯、成為自由人、出書、設計菜單、輔導地方創生與成為講師…。

這次的演講老師調侃地用「腦袋壞掉了」來詮釋自己 1.0 版、2.0 版、3.0 版…的轉職歷程,我覺得或許用「換腦袋」更為貼切。因為人總喜歡留在舒適圈,如果不是改變想法,怎麼會跨到陌生的領域?老師認為12年的記者經驗,磨練出提問的基本功,13年自由人則是從提問力、寫作力,發展出故事力、企劃力和教學力。

因為我讀過老師大部分的書,上過幾堂實體課,當他說起自己的故事,我心想這不都是我已經知道的嗎?沒錯,故事都聽過了,但這次更清楚的看到其中的挑戰,和每次遇到岔路時如何應變,在突破框架後,又創造出一番新局。

以四個月的時間完成《319鄉微笑台灣》特刊,帶來什麼收穫?在同事眼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洪老師以雜牌軍組成戰鬥軍團的策略,驅策自己和團隊的每個人發揮潛能。在彰化幫同事買好早餐,隨即南下另一個鄉鎮為另一群同事打氣,領導力的開展被老師稱為人生版本的一次提升,而運用提問力達到有效對話與精準的溝通,則為整合中的利器。

編特刊的過程完全符合Howard Gardner 所說,他認為21世紀年輕人最重要的關鍵能力有四:

一、問出好問題。

二、解決重要問題。

三、和同儕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創造有趣的作品。

319鄉的報導是個轉折點,加上在時尚雜誌當副總編輯的眼光,帶來新的問題意識:如何把台灣拍得更美?報導之後,還能有什麼行動?經過規劃的深度旅行、好的產品設計包裝…,只有「行動」才能有效的改變現況。

離開雜誌社成為自由工作者,是因為理念的差異。只有產出報導的文章已不能被滿足,洪老師帶著好奇心走入田野做訪談,出版結合食材與節氣的書、為民宿設計菜單…。以提問了解對方的觀點和痛點,再將所有元素重新組合,產出新的創意。

成為講師又是另一個人生重要的轉折點。洪老師的學生群跨度很大,從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老師、地方創生業者與公家機關職員…。例如洪老師示範教高中生如何寫作,請老師們觀課,再與老師們討論帶領的細節,所以他的學生遍及各年齡層。只要有想解決的問題,透過提問的引導,梳理其中脈絡並凝聚共識,即能提供有效的行動方案。

在我上過老師的課程中,很佩服老師的提問像是抓起一串綁粽子的棉線頭,簡要而精準,直視學員的問題所在。例如寫作課的作業邏輯不通或語意不清,但他不會直接給答案,而是透過一個個提問讓我們反覆思考,參透自己的盲點,這種訓練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深度的教學。

串起所有改變的核心是老師的提問力,洪老師不斷地與自己對話:這是我想要繼續做的事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完成此事?希望解決什麼問題?如何問出一個好問題?

如果你問我聽了這一場直播,有什麼收穫?在更了解洪老師人生版本的進化與轉變之後,真覺得他是一個不斷正向思考與前進的人。而我要重新磨好我的提問力寶劍,想一想,明年有什麼新的計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