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書法老師要這樣教?(111.11.16)

寫書法一定要寫得一模一樣嗎?

有沒有可能注入生命力呢?

 

四年來學過隸書、楷書、行草之後,這學期專學小篆。

老師以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來解釋小篆字形的演變,搭配《篆書技法——小篆筆法與結構》字帖來講解,我雖然背不起來這些圖像式的文字,感覺多少也理解一點,只要發揮想像力,也可以猜字。

〔照片左〕

(丄部)京亥亦市

(人部)從偉企令

(ㄦ部)元先充光

(冰部)冷凍凋凌

(刀部)刃分別則

(力部)加劣勒功…

〔照片中〕

唐李陽冰的《三墳記》,老師要求以「鐵線篆」的形式來書寫,同學寫的作業筆劃比我還細得多,簡直就像針筆寫出來的,不僅工整,線條粗細很一致。老師以《三墳記》訓練我們的心性,同學抱怨寫得肩膀痠痛,老師輕鬆地說那是筆握得太緊的後遺症。

〔照片右〕

清楊沂孫的篆書是館閣體的代表,曲線少、直線多,墨色一致,寫起來像印刷體。同學說把這些字寫在格子內很無趣,整整齊齊,大家寫來相似度很高。

老師大概偷聽到我和同學的對話,他說不摺格子了,以自由書寫的方式來臨帖,我們可以自己配置字形的長寬,甚至是筆劃的粗細,終於可以放手地寫了。

上課臨摹各種字體,老師最終期望我們寫出屬於自己風格的字。

透過《篆書技法——小篆筆法與結構》熟悉小篆的基本字形、字體的結構和比例,接著以《三墳記》磨練握筆的穩定度。到了楊沂孫的字帖,老師給了自由度讓我們發揮,很神奇的是即便沒有署名,也可以猜出白板上貼的是哪位同學的作業,因為字如其人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inlin 的頭像
    hinlin

    媽媽的另一扇窗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