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兒子忙於社團博覽會及接續的迎新活動,
可以想見雜事將會接踵而至,上課後時間會夠用嗎?
女兒和我正在研究電腦玩物站長Esor的防彈筆記法,
他的《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提供了解方。
作者的實例:
Esor 正在製作一本書籍,目前在處理文稿編輯的階段。作者臨時告知,希望修改他的銀行匯款帳號,行銷人員需要封面有一個連結行銷活動的 QR Code,接著主管跑來說,希望能夠做一個特殊的折價券放在書裡面。
相對於文稿編輯,這些事情像是雜事,也確實和這本書有關。如果把這些雜事直接放入每天的待辦清單中,你會覺得每天要完成的事一直增加,讓人焦慮,覺得這些新的交辦事項,會拖累原來排好的工作進度。
如果從 Task (目標專案:製作一本書籍)的角度來看,我們確實需要完成這些事。但不是馬上做,而是依照目標專案的流程來做。
作者的銀行帳號修改,等書籍製作完成,要付版稅前處理就可以。等封面即將完成的最後階段,直接加上一個行銷活動的 QR Code。等整本書編輯完,要送印刷之前再把折價券做好,而且那時候更知道擺放哪個位置比較恰當。
雜事不應該第一時間丟進收集箱或待辦清單中,而是應該整理到目標專案系統裡。用待辦清單的概念「處理」雜事,還是用目標專案的流程來「整理」雜事,會產生決定性的效率差別。
雜事沒有整理好,我們花了很多力氣,像在一個不斷來回、回頭繞圈圈的路線,永遠沒辦法更接近那個最終目的地,也就是對目標專案沒有貢獻。
Esor 建議的雜事管理流程是:
(1)建立目標專案作為整理的核心,其中包含幾項階段性成果。
(2)建立金字塔型收集箱,根據目標和階段成果決定雜事的執行順序。
(3)將雜事整理到已建立的目標系統裡面。
金字塔收集箱幫助我們處理雜事時,知道在哪個步驟之後再做,可以更好更省事,並且不怕忘記。要了解哪些雜事和哪一個階段成果相關,不同的階段成果背後有一個共同想要達成的目標,將目標連結在一起,就是「金字塔頂點的目標」。
以製作一本書為例,有文稿編輯、企劃和行銷等目標專案,行銷的 QR Code 與折價券的設計,即可歸類於行銷中。
如果我們被雜事所困,在金字塔最底層的一堆雜事和行動中,安排今天要做什麼?明天要做什麼?會耗費非常多的心力,因為最底層是最混亂的狀態且遠離專案目標。
書中提出三類雜事收集法:
(1)目標專案金字塔收集箱
(2)一定要做的雜事收集箱
(3)其他雜事收集箱
做好分類後,將帶來四種時間管理的效率提升:
(1)每一天的工作從目標專案下手,應該推進的階段成果是什麼?在階段成果下可採取的行動是什麼?
(2)出現額外的雜事時,如果和目標相關,就不用急著做,可以排入未來的流程中,也不用擔心自己會忘記。
(3)面對「一定要做的雜事收集箱」,可以利用工作或生活需要轉換的空檔時間來處理。
(4)面對「其他雜事收集箱」,我們很清楚地知道絕對不要先做。因為沒辦法放進目標金字塔中的事,表示和任何目標都不相關,又不能被認定是一定要做的事,只會分散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
Esor 以切身經驗,來說明處理雜事的方法。將此概念提供給孩子參考,至於對學業、社團和交友這三個目標專案的排序,就讓他自己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