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商周1792] 彭双浪如何做困難的事(111.4.6)

1792 期商周總編輯的話搬開石頭的說詞讓我對雜誌內文充滿興趣。

我們希望身邊的人改變,總是用勸說利誘或威脅,甚至為他的不改變而憤怒,

如果我們花時間去理解擋路石,並誠心誠意地幫忙搬開,結果會是怎麼樣呢

 

時間回到 2011 年,友達因反托拉斯案高階主管滯留美國,當時董事長李焜耀找來彭双浪,問他能不能接任總經理從兩年賠千億,到 2021 年稅後淨利 613 億,一個原本不在接班行列的領導人,如何帶領五萬多個家庭走過這十年

1。開始公司趴趴走之旅,把員工的聲音變決策。

接手一個產業狀況不好公司獲利不好外界不看好的公司,彭双浪要先找到阻礙員工不想一起走下去的那顆石頭。他走遍二十多座工廠,舉凡基層員工提出的問題,他都竭力改善。開始搬走小石頭讓員工看到他的誠意,接著大家合力一起搬走了大石頭。

2。推動多做一點的當責文化。

鼓勵員工多做一點,如果每個人多做 5%, 1.05% 的加乘效果會變成無限大。這樣的精神發揮在轉型的產品開發中,產品經理和工程師在醫院汽車廠或速食店中,發掘客戶的真正需求。例如在醫院的現場理解對消毒的重要性,導入全機零螺絲無溝槽的設計。一群人的力量,帶著公司走向重生。

3。晨泳吹薩克斯風,培養光明聯想的習慣。

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晨泳,冬夏如一日,每遇到逆境,就對自己信心喊話:「沒有什麼過不了的。每天晚上練習薩克斯風的當下,只專注在如何吹得好的情境中,試圖在高壓的生活中轉換心境,將行動變成習慣,為自己帶來正面能量。

 

[我讀商周1792] 彭双浪如何做困難的事(111.4.6)

閱讀這一期雜誌時,我想起商周 1716 期千億董座街頭賣藝行善 彭双浪50歲後的超展開人生的這篇報導,特別和放春假回家的孩子們討論。

文章裡提到彭双浪與友達高階主管組成的「WOW SAX 薩克斯風樂團,以街頭賣藝的方式籌措協助尖石那羅部落蓋籃球場的經費,從每場幾千元到幾萬元的收入慢慢累積。其實他們大可以自掏腰包,相信高階主管們很容易就湊到幾百萬。

但是彭双浪希望透過募款,讓更多人從知道到串聯被啟發,進而啟動眾人的善意,共同來完成這件事,這也是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觀點。

孩子提到在大學裡有公民參與和社會實踐的課程,曾有同學提到學校裡報廢的電腦可以送到偏鄉,解決設備不足的問題。目前已有很多基金會和公司行號認領了偏鄉小學,挹注經費在改善城鄉位置帶來的差距,他們的設備也大為改善。但重點是會使用設備的人比較稀缺,要有上山長期陪伴的師資,才能帶動學習。

另外我對孩子們提起陳樹菊阿嬤,一位經營小菜攤的菜販,長期捐助她的母校和兒童之家與基金會等單位,是他們早已知道的義舉。捐款行善是心意,款項的多寡是另一個議題。在行善的路上,可以有彭双浪和陳樹菊的模式,重點是我們怎麼開始做

參考閱讀 陳樹菊 千萬行善,實踐簡單平凡的慷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