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過安藤忠雄與柯比意的廊香教堂後,帶孩子們走進 1949 年的年代,
陳邁建築師的《習築.憶往》從 19 歲離開吳淞口偷渡到台灣開始著墨。
我很喜歡高鐵 TLife 月刊為他的專訪文所下的標題:逆境與突圍,
這是一個值得分享的故事。
提著一口裝著簡單衣物的小皮箱離開家鄉,小帆船從吳淞口緩緩駛向舟山島,展開未知的人生。經過兩個星期的多方奔走,和紹興酒與鹹魚一起被空運到台灣。孩子們對這一段有如電影般的歷險情節聽得津津有味,但是普遍都有著「為什麼他要偷渡來台灣」的疑問?
的確,上海離我已遠,台灣將是我人生的另一個立足起點。
當年,十九歲,偷渡來台,不管在揚帆的海面上,或飛在空中,都不曾想往後的一切。因為,對少年的我來說,眼前的未知世界正是試探的開始,根本不會想答案是什麼。
一個僅是高中畢業的流亡學生,來到光復初期物資與經濟都很匱乏的台灣,不只舉目無親,求職也不容易,只能勉強找到打工性質的工作。例如在汽車修理廠做記帳的事,後來到餐廳擔任收帳員才開始有較穩定的生活。取得強恕中學的高中文憑後,因渴望重回校園讀書而參加大學入學考試,落榜後決定當旁聽生,辭了餐廳的工作改為黎明清晨送報維生。
當時面對分散各處的訂報戶,送報時間很長,便思索如果和其他報童合作,將路線一分為二、一分為三或一分為四,每個人的送報路線越集中越能縮短工時,他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認同而被推為報童召集人。我將派報工作改為幫老師送資料,例如甲同學負責送一到六年級的甲班,乙同學負責送一到六年級的乙班等,假設改為甲同學送一年級,乙同學送二年級的方式,以學校將同年級教室安排在同區域同一樓層的慣例,後者的發送時間將大為縮短。
在瑞士留學時曾到照片沖洗店打工,負責將沖洗出來的底片剪成一段一段,並過濾照壞的相片。起先擔心工作單調無聊,後來想出很有效率的方法,不僅賺到較多的工資也深受老闆歡迎。
如我,就做過擺刀叉、端盤子、打掃、清潔、進出幫忙等等很多雜事。即使是掃地,掃得好和掃得不好,就有很大的差別。掃地,決不會是人生將來的志向與目標,但如果覺得做這件事很委屈,敷衍了事,是一種態度;可是有些人卻會花心思認真思考地怎麼掃,可以最省力又掃得乾淨徹底。後者,就可以產生成就感。做任何事都是一樣,用心去做,以負責任的態度去做,心理就不會覺得委屈,反而可以從積極進取中得到可貴的經驗和成就感,有另一方面的收穫。
用實際的例子試著讓孩子們理解:同樣的一件事,用不同的思維去做,結果必然大不相同。要怎麼做,取決於自己,也決定著自己的未來。
- May 09 Sat 2015 11:00
[小六]說故事時間 ~ 陳邁的思維(104.5.9)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